CSS - SVG 繪製寫作網格線的 3 種方式

最近有同事問我這樣一個問題:需要繪製一個自適應文本的寫作網格線,設計稿是這樣的

寫作網格

其實就是一行行虛線,要求如下

  1. 虛線的縱向間隔要跟隨行高自適應,確保文本在每一欄虛線上

  2. 虛線後面的背景是動態的,可以是純色,可以是漸變,也可以是圖片

繪製這樣的虛線,看似容易,其實暗藏玄機,下面一起看看有哪些實現方式吧

一、純色背景下的虛線

首先來看這種簡單情況,大可以通過兩層漸變覆蓋的方式實現。

假設文本行高是2,先繪製水平方向的

body{
  background: linear-gradient(#666 1px,transparent 0) 0 -1px/100% 2em;
}

注意,這裏的背景尺寸是100% 2em,高度跟隨文字行高,所以高度是2em,效果如下

然後,繪製縱向的實線,蓋在上面,爲了區分,先用一個淺紅色來代替

body{
  background: linear-gradient(to right, #ffdbdb 4px,transparent 0) 0 -4px/8px 100%,  /*垂直*/
    linear-gradient(#666 1px,transparent 0) 0 -1px/100% 2em; /*水平*/
}

這樣就繪製了一個垂直平鋪,間隔爲4px的虛線,效果如下

應該比較好理解吧,就是兩個方向上的漸變疊加

然後,將這個紅色改成和底色相同的顏色就行了,比如這裏是白色

body{
  background: linear-gradient(to right, #fff 4px,transparent 0) 0 -4px/8px 100%,  /*垂直*/
    linear-gradient(#666 1px,transparent 0) 0 -1px/100% 2em; /*水平*/
}

這樣就實現了純色下的虛線網格,效果如下

二、漸變背景下的虛線

如果不是純色,而是漸變的呢?假設有一個這樣的背景

如果直接用前面的方式,可能就變成了這樣

白色直接把背後的漸變背景也覆蓋了。

那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像這種疊加混合的情況一般都會想到混合模式,沒錯,這裏也可以通過混合模式簡單處理。要用混合模式,必須要讓這兩層背景處於不同的容器中,然後使用mix-blend-mode

html{
  background: linear-gradient(45deg, #f5ffc0, #fff);
}

body{
  font-size: 20px;
  background: linear-gradient(to right, #fff 4px,transparent 0) 0 -4px/8px 100%, linear-gradient(#666 1px,transparent 0) 0 -1px/100% 2em;
  mix-blend-mode: darken;
}

這裏使用了混合模式中的darken,這種模式可以去除白色部分,保留其他,效果如下

完整代碼可以查看以下任意鏈接

三、通過錐形漸變繪製

下面再介紹一個比較硬核的繪製方式:錐形漸變(conic-gradient)[4]

爲什麼說比較硬核呢?因爲這種方式繪製出來的圖形就是完完全全的虛線,也沒有混合模式的諸多限制。

首先我們從圖形上分析,找到最小的重複單元,如下

找到了,就是這個,其實就是這個位於左上角的矩形,那麼,如何通過錐形漸變來繪製呢?

**注意:**有同學可能會奇怪,這樣一個矩形線性漸變不是可以很輕鬆的實現嗎?確實可以,但是隻能實現一個,無法平鋪

看着好像不沾邊,下面帶你一步步演變

首先是最原始的語法

div{
  background: conic-gradient(#666, transparent);
}

這是一個從透明到灰色的漸變,效果如下

這纔是錐形漸變的樣子!

然後,我們可以將漸變的分界線調整一下

div{
  background: conic-gradient(#666 90deg, transparent 0deg);
}

這樣就變成了一個邊界分明的正方形

然後改變起始角度,通過from關鍵詞

div{
  background: conic-gradient(from 270deg, #666 90deg, transparent 0deg);
}

這樣起始角度就會從270deg的地方開始,如下

接着,改變中心點的位置,默認是水平垂直居中的,我們要改到左上角,需要用到at關鍵詞

div{
  background: conic-gradient(from 270deg at 40px 10px, #666 90deg, transparent 0deg);
}

這裏改成了左上角40px,10px的地方,如下

最後,改變背景的尺寸,默認是寬高100%的,我們要改成實際需要的大小

div{
  background: conic-gradient(from 270deg at 40px 10px, #666 90deg, transparent 0deg);
  background-size: 80px 90px;
}

這樣就會自動平鋪展開,如下

原理就是這樣,實際上的虛線比較小,應該是4px 1px,所以實際應用應該是這樣

div{
  background: conic-gradient(from 270deg at 4px 1px, #666 90deg, transparent 0deg);
  background-size: 8px 2em;
}

效果如下

完整代碼可以查看以下任意鏈接

四、動態 SVG 背景繪製

最後再來介紹一個實現起來最容易的方式,就是 “切圖”。

但是,這種 “切圖” 不同於一般的切圖,因爲這個尺寸是動態的,要跟隨文字的行高變化而變化,所以需要採取一定的“手段”。

首先在繪圖軟件中繪製這樣一個圖形,例如下面是figma中繪製的

外面的寬高無所謂,隨便設置。可以得到這樣一段SVG

<svg width="10" height="10" viewBox="0 0 10 10" fill="none"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rect width="10" height="10" fill="none"/>
  <rect width="5" height="1" fill="#D9D9D9"/>
</svg>

然後,我們將這個svg轉換成內聯 CSS格式

推薦張鑫旭老師的在線轉換工具:SVG 在線壓縮合並工具 [8]

直接用到背景上

body{
  font-size: 20px;
  background: url("data:image/svg+xml,%3Csvg width='10' height='10' viewBox='0 0 10 10' fill='none'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3E%3Cpath d='M0 0h10v10H0z'/%3E%3Cpath fill='%23D9D9D9' d='M0 0h5v1H0z'/%3E%3C/svg%3E") 0 0/10px 2em;
}

效果如下

爲啥這裏的虛線都錯位了呢?

這也是 SVG不同於常規圖片的一點,在外部背景尺寸超過viewbox尺寸後,SVG 畫布會整體縮放,但是具體的元素並不會,具體表現是這樣的

那麼,有沒有辦法在畫布縮放的時候,裏面的元素仍然位於左上角呢?就像這樣

當然也是可以的,只需要將viewbox改爲0 0 100% 100%就行了,或者乾脆刪除(默認就是 100%),SVG的寬高也要改成100%,如下

<svg width="100%" height="100%" fill="none"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rect width="10" height="10" fill="none"/>
  <rect width="5" height="1" fill="#D9D9D9"/>
</svg>

這樣一來,不管背景尺寸如何變化,內部的虛線位置都不受影響,效果如下

完整代碼可以查看以下任意鏈接

除了上面這種方式,還可以換一種思路,讓默認的虛線是居中的,這樣在放大後也是居中的,如下

這樣在不改變viewbox的情況下也能實現相同的效果,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下去試一試

五、總結一下優缺點

以上共介紹了 3 種完全不同的繪製虛線的方式,原理各不相同,也有各自的優缺點,下面總結一下

CSS 漸變混合模式的優點在於實現思路比較簡單,很容易想到,純色背景優先推薦,缺點是混合模式有一些侷限性,比如在黑色背景下可能需要換一種模式了

CSS 錐形漸變的優點在於代碼實現簡單,不受結構限制,缺點是有點不好理解,還有就是兼容性稍微差一些

SVG 自適應背景的優點在於使用簡單,基本等同於 “切圖”,缺點是需要掌握 SVG 的特性,而且無法直接通過 CSS 改變顏色,只能換圖

綜合來講,如果兼容性沒有要求,首推第 2 種方式,其次是 SVG 方式,最後纔是混合模式

參考資料

[1]

CSS dot line mix-blend-mode (juejin.cn): https://code.juejin.cn/pen/7185780439276060730

[2]

CSS dot line mix-blend-mode (codepen.io): https://codepen.io/xboxyan/pen/ExpNBPr

[3]

CSS dot line mix-blend-mode (runjs.work): https://runjs.work/projects/a0ec6e9e89f943a2

[4]

錐形漸變(conic-gradient):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Web/CSS/gradient/conic-gradient

[5]

CSS dot-line conic-gradient (juejin.cn): https://code.juejin.cn/pen/7185788769595818042

[6]

CSS dot-line conic-gradient (codepen.io): https://codepen.io/xboxyan/pen/GRBNbEN

[7]

CSS dot-line conic-gradient (runjs.work): https://runjs.work/projects/dc01e87b2c62426b

[8]

SVG 在線壓縮合並工具: https://www.zhangxinxu.com/sp/svgo/

[9]

svg dot-line (juejin.cn): https://code.juejin.cn/pen/7185803705722077219

[10]

svg dot-line (codepen.io): https://codepen.io/xboxyan/pen/eYjBwxa

[11]

svg dot-line (runjs.work): https://runjs.work/projects/c725bbf1830743b6

本文由 Readfog 進行 AMP 轉碼,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5duluiIEFtf5q3bx1I42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