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用的數據分析,從做好 MVP 開始

數據分析中的 MVP 就是在數據正式生產出來之前,提前進行檢驗,確認準確性,所以在數據分析領域中經常會使用這種方式,根據提前輸出的進行更改,保證後續的結果;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數據分析中的 MVP 方法,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很多同學雄心勃勃想在工作中做出成績,這裏推薦數據分析的 MVP 方法,能爲大家的工作保駕護航。

數據分析的 MVP 是什麼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原本是應用於產品設計的方法,指在正式推出產品前,先推出一個版包含核心功能的簡單版本,測試用戶需求與反饋,從而快速判斷產品是否符合市場需求,做出調整。

數據分析的 MVP 方法,是在數據正式生產出來以前,先根據數據需求和使用場景,提供虛擬的數據結果,從而檢驗數據有效性,發現真正的數據需求。

這套方法在數據分析領域非常好使!因爲它能解決數據分析的核心難題:做了半天,沒有屁用。

數據分析背後的《統計學》《數學》《運籌學》《博弈論》《機器學習》… 各種理論多了去了,因此極易引發自嗨。

做數據的自己嗨得不行,各種理論算的騰挪跌宕,到了用戶那裏:

“我早知道了!”

“你做的有啥用!”

“你做的咋落地!”

一鍵三連,這項目就必敗無疑了。

數據分析的 MVP 方法,目的就是提前梳理清楚:數據如何對業務有用的邏輯,從而避免上述悲劇;而看似牛逼,實則然並卵的數據分析,在現實中多的很……

1.0 版本 MVP

舉個簡單例子,比如互聯網平臺 - 廣告銷售團隊提出:“要建立業務員用戶畫像,掌握每個業務員的性別、年齡、行爲、轉化率,以提高業績”。

這時候咋辦?

如果用 MVP 思路,先不要急着去跑數,也不要急着列一大堆 “用戶畫像標準指標”,而是直接拿着業務方提的最初的需求:“性別、年齡、行爲、轉化率,以提高業績” 直接給一個虛擬結果,然後確認:“如果我真的提供這些東西,你們真的能提高業績?”——讓他確認。

至少只基於這一句話來看,數據分析能輸出的結論是完全無用的。1.0 版本的 MVP 測試不通過,要麼放棄這個需求,要麼繼續想想:該怎麼更好的抓用戶痛點。這樣把數據推向 2.0 版本。

2.0 版本 MVP

進一步看,1.0 版本的問題在於:沒有清晰目標。所謂畫像指標一大堆,到底看了要幹啥沒想清楚。如果聚集目標,比如:找到業績好的業務員。這樣就更清晰了一步。

這裏就需要引入更多分析,因爲 “好”“不好” 本身就需要做分析:

在這個階段,做 MVP 時,可以直接把一些可預計的,很糾結的問題提前丟出來,和業務方一起提前思考應對方案;而不是等着跑了一大堆數據,自己悶頭計算好幾輪以後再討論;越早討論,越能提前刨累,避免無用功。

比如評價:“好 / 壞” 中常見的多指標重疊問題(如下圖):

比如業績表現不穩定問題(如下圖):

至於和本階段無關的指標,可以大膽做減法,丟了再說。

有新的目標出來,再圍繞新的目標組織數據。避免不分青紅皁白,先撈一堆數再說的做法——數據分析師不能按時下班,都是被這些破事折騰的。

把這些梳理清楚,就有了 2.0 版本的 MVP(如下圖):

看起來,似乎已經比 1.0 版清晰了很多,刪減了很多無效指標,聚焦到一個明確的目標上。

注意:這時候仍然還沒有跑任何數據,只是基於經驗的虛擬,但是已經能把 “早就知道了” 的數據暴露出來,並且能過濾掉 “其實沒啥用” 的指標,並且把可能有歧義的地方以具體案例的形式具體討論,從而極大規避問題。

但是注意,這還不是一個合格的 MVP,因爲知道誰好誰壞,又能怎樣?知道李四是真的好了,大家就能成爲李四嗎?還是根本李四是不可複製的,我得找更多類似李四的人進來?

這些問題都沒有答案。所以此時還是無法直接得出:這數據就能提高業績。MVP 測試不通過,繼續!

3.0 版本 MVP

只告訴誰好,誰不好是不能提升業績的。業績是一線做出來的,一線需要的是 SOP,是彈藥,因此數據要進一步做,比如:

注意:這裏已經不僅僅是數據的範疇了。

數據只能打標籤,列指標;但話術、語氣、時機把握是需要培訓 / 業務部門提供的。因此在此階段做 MVP 的時候,可以直接向業務部門明確:是否只輸出數據就能滿足需求?如果不能,趁早拉其他部門一起幹活,不要自己埋頭別憋數據。

4.0 版本 MVP

看起來 3.0 版本已經很厲害了。然而有個隱藏的 BUG,就是別人有沒有可能學會。

注意:這個不可知,會極大的阻礙業務認可數據分析的結果——落地不見效,到底是因爲數據分析結論錯了,還是執行沒到位?這個可得提前安排明白,不然事後背鍋分分鐘的事。

因此,還需要在現在版本基礎上,增加測試環節,檢驗到底有沒有用。

這樣,又涉及到:

把這些想清楚了,就有 4.0 版本。

在這個階段,終於能將數據需求,指向一個業務期望的 “提升業績” 的結果了;並且最終結果有測試數據回收驗證,即使測試不成立,也有備用方案墊底;這時候可以放心大膽去跑數,跑出來一定有用。

MVP 測試的廣泛應用

注意,MVP 測試,是緊密圍繞用戶需求的。

上邊的例子之所以做了好幾個版本,源頭上是因爲用戶期望值高,指望直接見業績;如果用戶期望值不高,MVP 測試可以很簡單。

比如:

這些只要提前虛擬個數據,做個圖確認下需求,就能解決。

稍微複雜一點的,比如用戶需求是:精準預測銷量,可能只要梳理兩三步,就能更細化範圍,提升有用程度(如下圖)。

爲什麼要推 MVP 方法

數據分析領域,一直有一個八爪魚派在流行,就是不管有沒有用,不管有沒邏輯,像一隻八爪魚一樣丟一大堆指標過來(如下圖):

這種做法,張牙舞爪,看着厲害,可是實際上卻是項目失敗的根源;讓做數據的人誤以爲工作就是做作業,不考慮實際效果,一味貪大求多,最後累得半死還不討好。

相比之下:

這樣才能更快的積累分析經驗,讓數據更好發揮作用。

本文由 Readfog 進行 AMP 轉碼,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ofGFlNh8tHOp47_cpgI0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