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 小衆軟件推薦與工作流分享 -2024-

這篇分享我在工作這幾年遇到過的好用的 Mac 軟件,其中有不少我還在使用,它們在我工作道路上幫到了我很多,部分軟件組合起來形成的工作流甚至讓我的工作本身也變得愉悅起來。我希望能夠把這些分享給大家。

一、筆記篇

首先出場的是筆記賽道的諸多產品們,實話說,其中的產品我都折騰過,最後選擇了 Heptabase,除了偶爾作圖或者寫草稿的時候在用 Excalidraw。選擇 Heptabase 只是因爲它的設計最適合我自己的場景,並非其他產品不夠好。

本節將筆記產品粗略分爲常規筆記、雙鏈筆記、數據庫筆記、畫板筆記,分類也並不是很嚴謹,只是它的主要功能在某個範疇內就這麼劃分了,比如 Obsidian Canvas 和 Logseq 都可以做白板,但這並非是它們的特色功能,因此沒有分到畫板筆記中。

0x01 常規筆記

1.1 Drafts

Drafts[1],作爲開篇的第一款軟件,把尊重留給 Drafts。這是十幾年的老牌產品,同時有移動端,搭配快捷鍵和桌面置頂功能,我常用作臨時筆記或者桌面便籤。非常良心,基礎功能免費可用,也可以用商城裏預製的 Action。付費則可以自己用 JS 寫定製腳本做一些 Action,擴展性非常強,蠻酷的。缺點是僅支持純文本輸入,不支持圖片插入。

1.2 Bear

Bear[2],中文名熊掌記,挺可愛的一款筆記軟件,功能完善,將筆記導出成圖片 / PDF 的功能非常實用。缺點是不支持 CDN 圖片解析,在寫一些需要發佈到網站的文章時則不太方面。

1.3 Typora

[Typora],程序員們鍾愛的筆記軟件,支持完整的 Markdown 和流程圖語法,簡潔易用,功能完備。缺點是存儲庫不支持標籤管理,本質上只是一個 Markdown 編輯器。

1.4 iA Writer

iA Writer[3],一款 wysiwyg 的寫作編輯器,主打文字創作,寫作時容易進入心流。

1.5 Apple Notes

一款被低估的軟件,配合 ProNotes 插件可以支持 Markdown 輸入、模板定義、AI 輸入與 Deeplink 拷貝,配合 Hookmark 可以做任意軟件的雙鏈,此外再配合 Raycast 的 Apple Notes 插件可以做全文檢索和快速打開。

1.6 Obsidian

Obsidian[4],筆記軟件的集大成者,社區非常活躍,軟件本身除了功能齊全、穩定之外,配合插件可以做到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優點是支持全平臺,文件完全本地存儲。

1.7 NotePlan

NotePlan[5],除了傳統的筆記功能外,特點是支持非常完備的日程和任務管理。但因爲 AI 合規問題,退出了中國區的 App Store。

1.8 Agenda

Agenda[6],好幾年前 App Store 的年度產品,特點也是支持完備的日程和任務管理。

1.9 Mem

Mem[7],海外比較火的 AI 筆記軟件,支持快速裁剪、快速錄入、AI Q&A 功能。缺點是數據雲存儲,並且編輯器輸入體驗比較差。

1.10 Flomo

Flomo[8],身邊很多產品朋友在用的軟件,簡單易用,理念是讓記錄迴歸到內容本身。開源社區還有像素級的復刻產品 memo,Obsidian 中也有相關的集成插件。

1.11 Raycast Notes

Raycast 內置的 Notes,想對標 Bear 和 Drafts,目前還在內測中,體驗了下偏簡易版的 Drafts。後續還需要利用 Raycast 的存量生態好好打磨。

1.12 Lazy

Lazy[9],前兩週剛發佈的筆記軟件,仍在內測中。體驗之後發現它和 Mem 的趨於同質化,都是主打快速記錄,只是 Lazy 做的更加極端,能從任意軟件創建筆記(有點類似於 Hookmark + Drafts)。和現代主流軟件一樣,內置了較爲齊全的 AI 功能。

0x02 雙鏈筆記

雙鏈筆記是 2020 年開始出現的概念,由 Roam Research 提出,後來被許多產品借鑑、效仿、集成、改進。

2.1 Roam Research

Roam Research[10],雖然被追隨者效仿並超越,但是不得不提一下。在 2020 年 Roam Research 剛出來的時候就付費深度使用了,摸索了一套雙鏈筆記的使用方法,可以見我寫的這篇文章 Roam Research 最佳實踐——知識管理與任務管理 [11]。

2.2 Logseq

Logseq[12],可以非常簡單粗暴的理解成 Roam Research 的免費本地客戶端版,但後續出了白板功能、插件市場、PDF 標註等能力,總體來說是當下體驗雙鏈筆記最好的選擇,沒有之一。但這一年來被 Obsidian 蠶食過多,商業化是個問題,開源社區堆積了很多 Issue 沒有處理。

2.3 Reflect

Reflect[13],也是一款雙鏈筆記,但突出日程管理、任務安排以及 AI 編輯功能,海外用戶畫像偏商務人士。

2.4 Tana

Tana[14],是我個人非常偏愛的一款產品,在雙鏈的概念之上更進一步,萬物皆 Node,每一個 Node 都可以定義多個 Supertag,而每個 Supertag 又是一個數據表定義,因此被套上 Supertag 的 Node 轉瞬變成了 Notion 的 Database。並且 Supertag 本身存在繼承關係,而 Supertag 內的 Field 也有屬性和複用的能力。AI 功能和語音輸入非常好用,提供的 API 也比較完備,其中 AI Workflow 的可玩性非常高,再結合 Perplexity 的 AI 可以在 Node 內自行實現 AI 搜索。

缺點是這個軟件着實太複雜了,如果不花多點時間研究下是搞不懂的,對新手很不友好。適合喜歡掌控、整理、秩序的同學。內測了兩年,目前在公測中,還是邀請制加入,每週五晚上它會更新個小版本。

0x03 數據庫筆記

3.1 Notion

Notion[15],在 2017 年的時候開始使用,給了我永久的 Plus 會員。國內還有很多類 Notion 的軟件,這裏就不展開說了。去年 Notion 出了 AI Q&A 的功能,因此可以基於自己的內容直接生成了 RAG,非常強大和易用。但是我在 beta 版使用之後覺得 AI 的能力還是太弱,不知最近是否有所改善。

3.2 Anytype

Anytype[16],很早提出基於 Object(Type) 的 All in One 軟件,但是研發進度着實太慢太慢,過了兩年理念先被 Capacities 實現出來了,而且即便今天,Anytype 的完成度依然不高。

3.3 Capacities

Capacities[17],基於 Object 的筆記軟件(或者叫收集軟件?),你可以像面向對象編程那樣,定義很多很多對象的原型,之後每有一個 item 產生,那麼都需要歸類到某個對象之下。Item 之間也支持雙鏈,因此可以搭建一個資源網絡。AI 功能也比較好用,API 的存在也衍生了不少玩法。月更大版本,每個月看他們的 Changlog 還是蠻期待的。缺點是他們的服務基本上每個月都會掛一次,服務掛了或者網絡不好就完全不可用,迫使他們今年開始做離線存儲的改造。

0x04 畫板筆記

4.1 Heptabase

Heptabase[18],近三年來一直在用的筆記軟件,特點是卡片筆記 + 畫板,數據本地存儲 + 雲同步,我也把它作爲 PDF 閱讀器,因爲 PDF 閱讀期間的標註也會自動轉成卡片(類似於 MarginNote)以便我後續統一處理。同時它也支持我在用的 Readwise,在網頁上標註的片段也會自動同步成卡片。一般我會收集很多卡片,在寫文章或者做分享需要輸出的時候,使用畫板功能整理、發散、創新。最近新出的 AI Insight 功能對我而言用處不大,一般來說筆記在記錄的時候就已經梳理好內容了,不需要再 AI 幫忙做大綱了,除非是無腦複製的長文才可能有這個場景。期待後續 Heptabase 在 AI 上的探索。

PS. 如果需要試用的話,可以使用我的邀請鏈接 https://join.heptabase.com?invite-acc-id=4cbb8101-41a9-4961-a447-a423f080f288[19],你轉成付費用戶之後我們各得 $5。

我在內測階段開始使用這款軟件,至今近 3 年 5000+ 卡片。喜歡這款軟件不僅僅是因爲它本身足夠好用,而且這個臺灣小哥的開發者 (Alan) 我非常佩服,在大學畢業就創業做這款產品,並且寫了四篇文章介紹自己的願景(My Vision: The Context[20]、My Vision: A New City[21]、My Vision: A Forgotten History[22]、My Vision: The Knowledge Lifecycle[23])。功能開發非常尊重用戶,關鍵細節點會發投票,並諮詢用戶這麼選的原因。中間有一年多的時間,我每天早上上班時打開 Heptabase,都會有版本更新,而且每個更新都是 Feature,可見作者對這款產品的熱情。

4.2 AFFiNE

AFFiNE[24],雪碧 (ewind) 團隊創業打造的產品,特點是文檔直接轉畫板、以及多人協作,每個筆記也支持 Notion 那樣內置 Database。創意非常好,但是目前產品的編輯體驗個人覺得欠佳。

4.3 Excalidraw

Excalidraw[25],嚴格來說不是筆記軟件,而是作圖軟件,非常適合程序員做各種架構圖、流程圖,我平時開發的時候也會單獨開一個畫板來當成草稿本。

分享一個小技巧,Obsidian 的 Excalidraw 插件比網頁版好用很多,相當於有一個畫本客戶端。之前在做複雜項目的時候,一個多月都在同一個畫本里打草稿,最後項目做完後,一個畫布文件有上百 MB 的大小,但是一點兒也不卡。作者也一直在精心維護着它,偶爾還會有使用的小功能,比如兩週前還出了個 PDF 標註能力,可以把畫本改造成 MarginNote。

二、效率篇

0x01 時間管理

1.1 Apple Calendar、Google Calendar

系統級應用,服務穩定,功能齊全,也是免費的。iOS 18 的 Apple Calendar 也支持集成提醒事項,非常易用。Google Calendar 的優勢則在於豐富的三方集成。

1.2 Fantastical

Fantastical[26],可以整合多種日曆源和任務源,設計精美。

0x02 時間追蹤

2.1 Rize

Rize[27] 是一個時間追蹤軟件,曾經在我的《月刊(第 23 期):多任務中的時間管理》[28] 介紹過它。

除了時間追蹤,它更是一個培養專注的工具,同一軟件或是保持在同一工作上下文中保持一段時間,會進入 Focus 狀態(類似心流),這個時間會統計 Focus 時間。而如果你突然切出上下文,如打開微信或者用瀏覽器瀏覽了這個上下文無關的網頁,Rize 會認爲此刻你分心了,從而彈出保持 Focus 提示並退出此輪 Focus 計時。

整個軟件設計地異常簡單,整個流程不需要去配置任何東西,結合 AI 進行全自動的監測,只有在娛樂或者是打斷 Focus 的時候纔會感知到它的存在。(PS: 這不是廣告,但如果想體驗可以用 https://rize.io?code=291287[29] 鏈接來註冊…)

0x03 任務

任務軟件有非常多,相信讀者們也有自己用的順手的任務管理軟件。只要用的順手,最基礎的系統的提醒事項就足夠用了。本節只列舉 3 個具有代表性的產品。

3.1 Todoist

Todoist[30],老牌的任務工具,免費 5 個項目的限制足夠使用。我之所以一直使用它,是因爲它的 API 豐富,同時支持豐富的篩選語法,可以做很多集成,配合工作流使用。

比如能和 Obsidian 集成,這樣 Daily Note 就能直接展示今天的待辦事項,或者在項目筆記裏可以做項目任務的集成,服務穩定、擴展性非常強,技術支持也很友善、積極。

3.2 滴答清單

滴答清單 [31],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任務軟件(工作事項繁多、存在多線程並行場景),功能豐富,但是始終保持着易用。

3.3 Linear

Linear[32],適合研發項目管理,集成能力多、可以同步跟進多個項目的工作量進展與進度預測。軟件設計非常出衆,設計圈內稱之爲 Linear 風格。

0x04 研發

研發軟件每個技術領域都有不同,這裏列舉一下

0x05 AI

5.1 Perplexity

AI 搜索軟件這一年來因爲門檻降低,湧現了不少產品,之前整理過一波:

這裏重點推一下 Perplexity[65],基本上它在我這裏已經取代了 Google,它會結合搜索引擎的結果進行回答,同時也支持識別 PDF 文件和圖像,回答質量對比同類產品來看是非常之高,最近出了 Mac 客戶端版本非常方便。

PS: Perplexity 的免費版也足夠使用(免費版只是不能用 GPT-4 而已),如過註冊的話可以使用這個鏈接 → https://perplexity.ai/pro?referral_code=0ZSAD0VT[66] ,未來如果想要付費的話可以得到 $5 的抵扣。

5.2 Raycast AI

AI Chat 客戶端也非常多了,較上面的 AI 搜索而言更是不勝枚舉。這裏提一下 Raycast AI。

結合 Raycast 使用很方便,可以通過 Prompt 自定義 AI Command,以下是我常用的一些命令:比如提取 WeChat Bot 返回的 JSON 配置、JSON 壓縮、輸入 URL 總結網頁內容、根據 JCE 協議轉 ts 聲明或者直接 Mock 出數據配合 Whilstle 構造請求的響應體。

5.3 Dify

Dify[67],我願稱之爲成年人的大玩具!各種小模型基於組件節點自己搭起來,和小時候搭積木的感覺一樣,再配合知識庫、API 服務等能力,可玩性取決於你的創意。有開源版本,自己部署在服務端的話比較喫機器配置,可以本地部署或者直接使用 Cloud 版本。

0x06 工作流

有了自動化之後,可以做很多有意思的事:

0x07 閱讀

0x08 系統

8.1 截圖

CleanShot X

CleanShot X[68] ,一款老牌 & 功能強大的 MacOS 平臺的截圖軟件,以上兩款軟件的功能它都有,除此之外,還有錄製視頻、錄製 GIF、上傳圖片到雲端、順序標註等獨有的能力,界面也很美觀,和 Raycast 的聯動做的也很好,還有獨創的「all in one」模式。

Snipaste

Snipaste[69] ,Windows 和 MacOS 平臺皆有,最喜歡的是可以把截圖貼在桌面上的能力,如同便籤一樣,方便我貼重構稿、關鍵信息、對比代碼、二維碼等信息到桌面上。

Shottr

Shottr[70] 是最近新出的又一款 MacOS 平臺的截圖 App,功能強大、界面美觀、而且免費,較於 Snipaste 多了滾動截圖、窗口截圖、OCR 等能力。

8.2 翻譯

8.3 其他

參考資料

[1]

Drafts: https://getdrafts.com/

[2]

Bear: https://bear.app/zh/

[3]

iA Writer: https://ia.net/writer

[4]

Obsidian: https://obsidian.md/

[5]

NotePlan: https://noteplan.co/

[6]

Agenda: https://agenda.com/

[7]

Mem: https://get.mem.ai/

[8]

Flomo: https://flomoapp.com/

[9]

Lazy: https://lazy.so/

[10]

Roam Research: https://roamresearch.com/

[11]

Roam Research 最佳實踐——知識管理與任務管理: https://blog.ursb.me/posts/roam-research/

[12]

Logseq: https://logseq.com/

[13]

Reflect: https://reflect.app/

[14]

Tana: https://tana.inc/

[15]

Notion: https://www.notion.so/

[16]

Anytype: https://anytype.io/

[17]

Capacities: https://capacities.io/

[18]

Heptabase: https://heptabase.com/

[19]

https://join.heptabase.com?invite-acc-id=4cbb8101-41a9-4961-a447-a423f080f288: https://join.heptabase.com/?invite-acc-id=4cbb8101-41a9-4961-a447-a423f080f288

[20]

My Vision: The Context: https://medium.com/heptabase/my-vision-the-context-c73e29981685

[21]

My Vision: A New City: https://medium.com/heptabase/my-vision-a-new-city-c7010f5871d

[22]

My Vision: A Forgotten History: https://medium.com/heptabase/my-vision-a-forgotten-history-67ee77e969da

[23]

My Vision: The Knowledge Lifecycle: https://medium.com/heptabase/my-vision-project-meta-e0bedd1467b2

[24]

AFFiNE: https://affine.pro

[25]

Excalidraw: https://excalidraw.com/

[26]

Fantastical: https://flexibits.com/fantastical

[27]

Rize: https://rize.io/

[28]

《月刊(第 23 期):多任務中的時間管理》: https://blog.ursb.me/posts/weekly-23/

[29]

https://rize.io?code=291287: https://rize.io/?code=291287&utm_source=refer&name=Airing

[30]

Todoist: https://todoist.com/zh-CN

[31]

滴答清單: https://dida365.com/

[32]

Linear: https://linear.app/

[33]

askan: https://www.askan.ai/

[34]

arc: https://arc.net/

[35]

Bing: https://www.bing.com/

[36]

everypixel: https://www.everypixel.com/

[37]

genspark: https://www.genspark.ai/

[38]

gptgo: https://gptgo.ai/

[39]

Globe: https://explorer.globe.engineer/

[40]

komo: https://komo.ai/

[41]

perplexity: https://www.perplexity.ai/

[42]

phind: https://www.phind.com/search?home=true

[43]

rosebud: https://www.rosebud.ai/

[44]

searcholic: https://searcholic.com/#gsc.tab=0

[45]

songtell: https://www.songtell.com/

[46]

scite: https://scite.ai/

[47]

you: https://you.com/

[48]

祕塔 AI: https://metaso.cn/

[49]

Perplexica: https://github.com/ItzCrazyKns/Perplexica

[50]

devv: https://devv.ai/zh

[51]

360 搜索 (腦圖): http://so.360.com/

[52]

ChatGLM: https://chatglm.cn/

[53]

天工開物: https://www.tiangong.cn/

[54]

trackaianswers: https://trackaianswers.com/PEOPLE?from_site=hibe

[55]

maester: https://maester.app/

[56]

morphic: https://www.morphic.sh/

[57]

jeeves: https://jeeves.ai/

[58]

bookabout: https://bookabout.io/

[59]

dorkgpt: https://www.dorkgpt.com/

[60]

miku: https://hellomiku.com/index

[61]

lepton: https://search.lepton.run/

[62]

aisearch: https://www.aisearch.vip/#

[63]

flowith: https://flowith.io/sub

[64]

thinkany: https://thinkany.ai/zh

[65]

Perplexity: https://www.perplexity.ai

[66]

https://perplexity.ai/pro?referral_code=0ZSAD0VT: https://perplexity.ai/pro?referral_code=0ZSAD0VT

[67]

Dify: https://dify.ai/zh

[68]

CleanShot X: https://cleanshot.com/

[69]

Snipaste: http://zh.snipaste.com/

[70]

Shottr: https://shottr.cc/#/

[71]

Arc: https://arc.net/

[72]

Raycast: https://www.raycast.com/

本文由 Readfog 進行 AMP 轉碼,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ju27N8i-64wKoBDZ20LG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