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設計一個高併發系統?

面試題

如何設計一個高併發系統?

面試官心理剖析

面試官對高併發系統的深入詢問,實際上是對求職者專業技能和經驗的精準檢驗。在許多公司發佈的職位描述(JD)中,高併發經驗被視作一項重要的加分項,這反映了當前互聯網行業對高併發處理能力的極高要求。

對於那些真正在互聯網公司中負責過高併發系統的求職者,面試官往往會通過一系列具體而深入的問題來評估其實際能力。這些問題可能包括系統的整體架構、部署方式、機器數量、緩存策略、消息隊列(MQ)的應用以及數據庫的優化等。面試官通過這些問題的提出,實際上是在探索求職者在實際高併發場景中是如何進行系統設計和優化的。

因爲真正的高併發系統並不僅僅是簡單地堆砌技術工具,如 Redis 或 MQ,而是需要綜合考慮業務需求、系統性能、可擴展性、穩定性等多個方面。一個優秀的高併發系統架構師,必須能夠在複雜的業務場景下,設計出既能夠滿足業務需求,又能夠應對高併發挑戰的系統架構。

當面試官詢問如何設計一個高併發系統時,這往往意味着求職者在簡歷中並未展示出足夠的相關經驗或技能。面試官可能會通過這樣的問題來探索求職者是否具備自主研究和知識積累的能力。

對於求職者來說,面對這樣的問題,不僅要能夠清晰地闡述高併發系統設計的基本理論和原則,還要能夠結合自己過去的項目經驗或研究經歷,展示自己在實際操作中的能力和成效。這樣才能讓面試官對自己的專業能力有更深入的瞭解,從而提高獲得 offer 的可能性。

題目剖析

要深入理解高併發的概念,我們得從它的根源說起。高併發之所以成爲技術領域的熱門話題,是因爲隨着互聯網的普及和技術的飛速發展,系統需要處理的請求量日益龐大。起初,大多數系統都是直接與數據庫相連,但當併發量達到每秒兩三千時,數據庫往往難以承受這樣的壓力,容易出現性能瓶頸甚至崩潰。

想象一下,如果數據庫突然要處理每秒 5000、8000 甚至上萬的併發請求,它很可能會因爲不堪重負而宕機。尤其是像 MySQL 這樣的常見數據庫系統,它們在高併發場景下往往難以保持穩定。

高併發之所以被視爲厲害的技術挑戰,是因爲現代互聯網應用承載着巨大的用戶量和請求量。在高峯期,一個普通的 app、網站或系統可能就要面對每秒幾千的併發請求,而在像雙十一這樣的特殊時期,併發量更是可能飆升到每秒幾萬甚至幾十萬。

面對如此巨大的併發量和複雜的業務邏輯,如何設計和優化系統架構成爲了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真正的高手是那些在複雜業務系統中游刃有餘地處理過高併發架構的人。他們不僅瞭解技術原理,更具備豐富的實戰經驗,能夠在關鍵時刻保持系統的穩定和高效。

對於沒有實際經驗的求職者,當被問及如何設計一個高併發系統時,可以着重展示自己對高併發原理和常見解決方案的瞭解,並結合一些理論或模擬場景來闡述自己的思考。例如,可以提到緩存技術(如 Redis)的應用、消息隊列(如 Kafka)的引入、數據庫的優化和分片策略等。通過這樣的回答,可以向面試官展示自己具備研究和學習新技術的能力,以及對高併發挑戰的基本認知。

可以分爲以下 6 點:

系統拆分

將一個大型系統拆分爲多個子系統並通過 Dubbo 等微服務框架進行連接,確實是一種處理高併發的有效策略。這種架構方式不僅可以提升系統的可維護性和可擴展性,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併發壓力。每個子系統可以獨立運行,擁有自己的數據庫,這樣可以避免單點故障,並且可以根據業務需求進行獨立優化和擴展。

通過拆分系統,原本集中在一個數據庫上的請求壓力被分散到多個數據庫上。每個數據庫只處理其所屬子系統的請求,從而降低了單個數據庫的負載。這種分佈式架構可以更好地應對高併發場景,因爲多個數據庫可以並行處理請求,提高了整體的處理能力。

然而,這種拆分也帶來了一些挑戰。首先,需要合理設計子系統之間的接口和數據交互方式,確保系統的穩定性和性能。其次,管理和維護多個數據庫也需要更多的資源和精力。此外,拆分系統還需要考慮數據一致性和事務管理等問題。

因此,在採用這種策略時,需要綜合考慮業務需求、技術難度和團隊能力等因素。如果拆分得當,並且能夠妥善解決上述問題,那麼這種架構方式確實可以有效地提升系統的併發處理能力。

緩存

緩存是處理高併發場景中的關鍵組件,特別是在讀多寫少的業務場景下。通過合理地使用緩存,可以極大地提升系統的併發處理能力。

在大多數高併發應用中,讀操作遠多於寫操作。這意味着,如果能夠將讀請求儘可能地引導到緩存中進行處理,就可以顯著減少對數據庫的訪問壓力。而緩存系統,如 Redis,其設計初衷就是爲了快速響應大量的讀請求,單機可以輕鬆應對幾萬甚至更高的併發量。

因此,將那些承載主要請求的讀場景通過緩存來扛高併發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策略。具體來說,當系統接收到讀請求時,首先檢查緩存中是否存在所需數據。如果緩存命中(即數據在緩存中),則直接從緩存中讀取並返回結果,避免了對數據庫的訪問。這樣,大部分讀請求都可以通過緩存快速響應,從而降低了數據庫的負載。

當然,使用緩存也需要注意一些問題。首先,需要確保緩存和數據庫之間的數據一致性。當數據庫中的數據發生變化時,需要及時更新緩存中的相應數據,以避免出現數據不一致的情況。其次,需要合理設置緩存的過期時間和淘汰策略,以平衡緩存的命中率和數據的新鮮度。

總之,通過合理地使用緩存,結合其他高併發處理技術,如負載均衡、分佈式部署等,可以有效地提升系統的併發處理能力,應對高併發場景的挑戰。

MQ

確實,消息隊列(MQ)在處理高併發寫場景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業務操作中,如果頻繁地對數據庫進行數十次增刪改操作,特別是在高併發環境下,這種直接的操作方式很可能會導致系統崩潰。即使使用 Redis 這樣的高性能緩存系統來承載寫操作也是不合適的,因爲 Redis 主要用於緩存場景,數據隨時可能被 LRU 算法淘汰,而且它不支持複雜的事務操作。

在這種情況下,使用 MQ 來異步處理寫請求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解決方案。MQ 能夠將大量的寫請求緩存在隊列中,以一定的速度逐漸處理,從而避免了瞬間的數據庫壓力。通過 MQ,我們可以將寫請求放入隊列中,然後讓後端系統按照自己的處理速度消費並寫入數據庫。這樣,我們就可以控制數據庫的寫入負載,防止因過高的併發寫請求而導致系統崩潰。

此外,MQ 本身也具備處理高併發的能力。一些高性能的 MQ 系統,如 Kafka 等,單機就能夠處理數萬甚至更高的併發請求。因此,在項目中,對於那些承載複雜寫業務邏輯的場景,使用 MQ 來進行異步寫操作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它可以有效提升系統的併發性能,保證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綜上所述,結合緩存和 MQ 的使用,我們可以更加有效地應對高併發場景的挑戰。緩存可以處理大量的讀請求,而 MQ 則可以異步處理複雜的寫請求,保證系統在高併發下的穩定運行。

分庫分表

當單個數據庫在高併發場景下遇到性能瓶頸時,分庫分表是一種常見的解決方案。通過將一個數據庫拆分爲多個數據庫,以及將一個表拆分爲多個表,可以有效地分散數據訪問壓力,提升系統的併發處理能力。

首先,分庫是指將原本集中在一個數據庫中的數據分散到多個數據庫實例中。這樣,每個數據庫實例都只承擔部分數據訪問壓力,從而提高了整體的併發處理能力。分庫通常基於一定的業務規則進行,比如按照用戶 ID 的範圍、時間範圍或其他業務屬性來劃分數據。

其次,分表是指將一個大的表拆分爲多個小的表。每個表的數據量保持相對較少,這有助於提高 SQL 查詢的性能。分表可以基於水平分割(如按照用戶 ID 的哈希值)或垂直分割(如將表中的列拆分爲不同的表)的方式進行。水平分割將同一類型的數據分散到不同的表中,而垂直分割則將表中的不同列分散到不同的表中。

分庫分表的好處在於,它們能夠將數據訪問壓力分散到多個數據庫和表中,從而提高了系統的併發處理能力。此外,通過合理的分庫分表策略,還可以提高數據查詢的效率,減少鎖的競爭,增強系統的可擴展性和穩定性。

然而,分庫分表也帶來了一些挑戰。首先,需要進行復雜的數據路由和分片策略設計,確保數據能夠正確地分佈到各個數據庫和表中。其次,跨庫跨表的查詢和事務處理變得更加複雜,需要額外的邏輯和性能開銷。此外,數據的備份、恢復和遷移也變得更加困難。

因此,在決定是否採用分庫分表策略時,需要綜合考慮業務需求、技術難度和團隊能力等因素。如果單庫單表已經無法滿足高併發和大數據量的需求,那麼分庫分表可能是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但在實施之前,需要進行充分的技術評估和方案設計,確保分庫分表策略能夠真正提升系統的併發處理能力和性能。

讀寫分離

讀寫分離是一種常見的數據庫架構優化策略,特別是在處理讀多寫少的業務場景時效果尤爲顯著。在這種架構中,我們將數據庫分爲兩部分:主庫和從庫。主庫主要負責處理寫操作,如插入、更新和刪除,而從庫則主要負責處理讀操作,如查詢。

通過將讀和寫操作分開處理,讀寫分離能夠顯著提高系統的併發處理能力。因爲讀操作通常比寫操作更爲頻繁,將讀請求分散到多個從庫上可以有效地分散數據庫的訪問壓力。這樣,主庫可以專注於處理寫操作,而從庫則可以並行處理多個讀操作,從而提高了整體的系統性能。

當讀流量特別大時,還可以通過增加更多的從庫來進一步提升系統的併發處理能力。因爲每個從庫都可以獨立處理讀請求,所以增加從庫的數量可以線性地提高系統的讀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讀寫分離也帶來了一些挑戰和注意事項。首先,需要確保主從庫之間的數據同步,以保證讀操作返回的數據是最新的。其次,需要合理配置主從庫的硬件資源,以確保它們能夠處理相應的負載。此外,還需要考慮故障恢復和容災策略,以應對可能的主庫故障或其他異常情況。

總的來說,讀寫分離是一種有效的數據庫架構優化策略,特別適用於讀多寫少的業務場景。通過合理地配置和管理主從庫,可以顯著提升系統的併發處理能力和性能。

ElasticSearch

Elasticsearch,簡稱 ES,是一個分佈式的搜索和分析引擎,以其強大的擴展能力和高併發處理能力而著稱。由於其分佈式特性,ES 可以輕鬆地通過增加節點來擴展性能和容量,從而自然地支撐高併發場景。這使得 ES 成爲承載簡單查詢、統計操作以及全文搜索等任務的理想選擇。

在處理高併發系統時,通常會採取一系列策略和措施。以下是對這些策略的重新描述,並結合 ES 的特點進行闡述:

    1. 緩存:使用 Redis 等緩存系統來分擔數據庫的壓力,特別是針對讀多寫少的場景。緩存能夠顯著提高數據訪問速度,減輕數據庫的負載,從而提升系統的併發處理能力。
    1. 消息隊列:通過引入 MQ 如 RocketMQ 或 Kafka,將大量的寫請求異步處理,避免對數據庫造成瞬間的衝擊。這樣可以控制數據庫的寫入負載,保證系統在高併發下的穩定運行。
    1. 分庫分表:當單個數據庫或表面臨性能瓶頸時,可以通過分庫分表來分散數據訪問壓力。根據業務規則將數據分散到多個數據庫或表中,提高系統的併發處理能力和性能。
    1. 讀寫分離:通過將讀和寫操作分離到不同的數據庫實例上,可以進一步提高系統的併發性能。主庫負責寫操作,而從庫負責讀操作,通過增加從庫的數量來應對大量的讀請求。
    1. 使用 Elasticsearch:對於簡單的查詢、統計和全文搜索類操作,可以考慮使用 ES 來承載。ES 的分佈式特性和高性能搜索能力使其成爲處理這些任務的理想選擇。通過合理的索引設計和查詢優化,ES 能夠高效地處理大量的併發請求。

需要注意的是,高併發系統的設計和實現遠比上述幾點要複雜得多。在實際業務系統中,需要根據具體的業務需求和場景來選擇合適的架構和技術。對於複雜的分佈式系統,還需要考慮數據的一致性、可用性、故障恢復等問題。

同時,對一個有幾十萬行代碼的複雜分佈式系統進行高併發架構的設計和實踐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這需要對系統有深入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對高併發、分佈式、緩存、消息隊列等相關技術有深厚的積累和實踐經驗。這樣的經驗是非常寶貴的,也是很多公司在招聘高級技術人才時所看重的。

本文由 Readfog 進行 AMP 轉碼,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GU7htwqqX5uHbUm0l60J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