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前後端交互的基本原理

本文受衆人羣:

前端 / 後端開發工程師;Web 應用程序設計師;項目經理;產品經理等。

爲什麼要去了解?

瞭解前後端交互的基本原理對於從事與 Web 開發相關的角色的人羣是非常重要的。這包括前端開發工程師、後端開發工程師、全棧開發工程師、Web 應用程序設計師、項目經理和產品經理等。無論你在開發、設計還是管理層面工作,瞭解前後端交互的基本原理將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推動 Web 應用程序的開發和交付。

其基本原理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同時本文也會從這幾方面詳細的闡述各自的作用與意義

HTTP 協議

在前後端交互中,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協議是最常用的協議之一。HTTP 是一種應用層協議,用於在 Web 應用程序之間傳輸數據。它定義了客戶端和服務器之間的通信規則和約定。

以下是 HTTP 協議的一些關鍵概念和要點:

  1. 請求和響應:HTTP 通信是通過請求和響應進行的。客戶端發送 HTTP 請求給服務器,服務器處理請求並返回 HTTP 響應給客戶端。

  2. 方法:HTTP 定義了幾種請求方法,常見的有 GET、POST、PUT、DELETE 等。不同的方法用於執行不同的操作,如獲取資源、提交數據、更新資源和刪除資源。

  3. URL: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用於標識要訪問的資源的位置。它由協議類型、服務器地址、路徑和可選的查詢參數組成。

  4. 請求頭:HTTP 請求包括一個請求頭,用於傳遞關於請求的元數據,如請求的方法、請求的資源、請求的內容類型等。

  5. 請求體:某些請求,如 POST 請求,可以包含請求體。請求體用於傳遞數據給服務器,如表單數據、JSON 數據等。

  6. 響應狀態碼:HTTP 響應包括一個狀態碼,用於指示請求的處理結果。常見的狀態碼有 200 表示成功,404 表示資源未找到,500 表示服務器內部錯誤等。

  7. 響應頭:HTTP 響應還包括響應頭,用於傳遞關於響應的元數據,如響應的內容類型、響應的長度等。

  8. 響應體:響應體是服務器返回給客戶端的實際數據內容,可以是 HTML、JSON、圖片等不同類型的數據。

  9. Cookie 和 Session:HTTP 協議支持使用 Cookie 和 Session 來維持狀態。服務器可以通過在響應中設置 Cookie 來存儲一些客戶端狀態信息,客戶端將 Cookie 保存並在後續請求中發送給服務器。

HTTP 協議是一種無狀態的協議,每個請求和響應之間是相互獨立的,服務器不會保留關於客戶端的狀態信息。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常常使用 Cookie、Session、Token 等機制來實現用戶認證和會話管理。

通過遵循 HTTP 協議,前端和後端可以進行數據交互、資源獲取、狀態管理等操作,實現複雜的前後端交互邏輯。

AJAX 技術

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是一種用於在 Web 應用程序中進行異步數據交互的技術。它通過在不刷新整個頁面的情況下,通過後臺與服務器進行數據交換,更新部分頁面內容。

以下是 AJAX 技術的關鍵要點:

  1. 異步通信:AJAX 使用異步通信機制,即在後臺發送和接收數據的過程中,不會阻塞用戶界面或整個頁面的加載。這使得頁面可以保持響應性,同時允許在後臺處理數據。

  2. XMLHttpRequest 對象:AJAX 使用 XMLHttpRequest 對象來實現與服務器的數據交互。它允許通過 JavaScript 代碼向服務器發送請求,並接收和處理服務器返回的數據。

  3. 數據格式:AJAX 並不侷限於使用 XML 格式的數據交換,儘管 XML 在早期的 AJAX 應用中常用。現在,常見的數據格式有 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和 XML,根據應用的需求選擇合適的數據格式。

  4. 事件驅動編程:AJAX 基於事件驅動編程模型。通過監聽 XMLHttpRequest 對象的各種事件(如請求完成、狀態改變等),可以在適當的時機執行相應的操作,如更新頁面內容、處理返回的數據等。

  5. 跨域請求:由於瀏覽器的同源策略限制,AJAX 通常不能跨域請求數據。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使用跨域資源共享(CORS)或 JSONP 等技術來允許跨域請求。

  6. 安全性考慮:由於 AJAX 請求是在後臺進行的,需要注意安全性方面的考慮。特別是在處理用戶輸入或發送敏感數據時,需要進行合適的驗證和保護措施,以防止安全漏洞。

AJAX 技術的應用可以改善用戶體驗,提高 Web 應用程序的性能和效率。通過局部更新頁面內容,可以減少網絡帶寬的使用,提升頁面的加載速度,並實現實時更新數據的功能。AJAX 常用於實現無刷新的表單提交、實時搜索、動態加載內容等場景。

現代前端框架和庫如 React、Angular 和 Vue 等也提供了更高級的工具和技術來簡化和優化 AJAX 操作,使前端開發人員能夠更方便地處理異步數據交互。

數據格式和傳輸

在前後端交互中,數據格式傳輸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它們決定了數據的結構和如何在不同系統之間傳遞。

數據格式:

  1. 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JSON 是一種輕量級的數據交換格式,廣泛用於前後端數據交互。它基於 JavaScript 的對象字面量表示法,易於閱讀和編寫,同時也易於解析和生成。JSON 支持基本數據類型(字符串、數字、布爾值、null)、對象和數組的表示。

  2.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 是一種通用的標記語言,用於表示結構化數據。它可以描述複雜的數據結構和層次關係,並且具有良好的擴展性。XML 的格式嚴格,需要使用標籤來定義數據的結構和語義。

傳輸方式:

  1.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 是最常用的傳輸協議,用於在 Web 應用程序之間傳輸數據。通過 HTTP 協議,可以使用 GET 和 POST 等方法發送請求和接收響應。

  2. WebSocket:WebSocket 是一種全雙工通信協議,允許在客戶端和服務器之間建立持久的連接,並進行實時的雙向通信。相對於 HTTP 請求,WebSocket 提供了更低的延遲和更高的性能,適用於需要實時通信的場景。

  3. RESTful API:REST(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是一種設計風格,用於構建可擴展的 Web 服務。RESTful API 使用 HTTP 協議,並遵循一組統一的原則和約定,使得前後端之間的通信更加簡單和可靠。

  4. GraphQL:GraphQL 是一種用於 API 的查詢語言和運行時環境,允許客戶端明確請求其所需的數據。與傳統的 RESTful API 相比,GraphQL 可以避免過度獲取或缺少數據的問題,提供更精確的數據傳輸。

  5. Socket.IO:Socket.IO 是一個實時應用程序框架,基於 WebSocket 協議,並提供了可靠的雙向通信。它可以在客戶端和服務器之間傳輸實時數據,並處理斷開連接和重新連接等問題。

選擇合適的數據格式和傳輸方式取決於具體的應用需求技術棧JSON 通常是前後端交互中的首選數據格式,而 HTTP 是最常用的傳輸方式。 然而,對於實時通信或高度可擴展的場景,可能需要考慮其他的傳輸方式和協議。

前後端通信方式

在前後端通信中,有多種方式可以進行數據交互。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前後端通信方式:

  1. AJAX

  2. RESTful API

  3. WebSocket

  4. GraphQL

  5. Server-Sent Events (SSE):Server-Sent Events 是一種基於 HTTP 的單向通信技術,允許服務器向客戶端推送數據。客戶端通過建立一個持久的 HTTP 連接來接收來自服務器的事件流,實現了服務器主動向客戶端發送數據的能力。

  6. Messaging Queue:消息隊列是一種異步通信機制,允許前後端通過發佈和訂閱消息來進行數據交換。常見的消息隊列系統有 RabbitMQ 和 Apache Kafka 等,它們可以用於解耦前後端的通信,實現可靠的消息傳遞。

選擇適合的前後端通信方式取決於具體的應用需求和技術棧。一般情況下,RESTful API 和 AJAX 是最常見的方式,用於傳輸和獲取數據。如果需要實時通信或更精細的數據控制,WebSocket 和 GraphQL 等技術可以考慮使用。

接口設計和規範

接口設計和規範涵蓋了多個方面,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接口設計和規範要點:

  1. 輸入和輸出:明確定義接口的輸入和輸出,包括參數的類型、格式和限制,以及返回值的結構和格式。指定清晰的輸入和輸出有助於接口的正確使用和數據的準確傳遞。

  2. 方法和操作:定義接口支持的方法和操作,包括獲取數據、創建資源、更新資源、刪除資源等。每個方法應該具有明確的目的和行爲,使調用者能夠清楚地瞭解何時使用何種方法。

  3. 錯誤處理:定義接口在發生錯誤或異常情況時的行爲。包括指定錯誤碼、錯誤信息的格式和內容,以及建議的錯誤處理方式,以便調用者能夠正確處理錯誤情況。

  4. 認證和權限:如果接口需要認證和權限控制,明確規定認證方式、令牌傳遞方式和訪問權限要求。確保只有授權用戶能夠訪問受保護的接口,並提供相應的認證和授權機制。

  5. 安全性和加密:指定接口的安全要求和加密機制,如使用 HTTPS 協議進行數據傳輸、加密敏感信息、防止跨站腳本攻擊等。確保接口和數據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6. 版本控制:如果接口可能發生變化,考慮使用版本控制機制來管理接口的演化和向後兼容性。通過在 URL 或請求頭中添加版本號,確保不同版本的接口可以共存並提供向後兼容的方式。

  7. 接口文檔:編寫詳細的接口文檔,包括接口的描述、用法示例、參數說明、返回值說明、錯誤碼定義等。接口文檔幫助開發人員瞭解和正確使用接口,提供了接口的參考和指導。

  8. 性能和優化:優化接口的性能和效率,考慮請求和響應的數據量、網絡延遲、併發處理能力等。合理設計接口的數據傳輸方式和數據結構,以提供高效的接口服務。

  9. 一致性和標準化:在接口設計中保持一致性和標準化,遵循行業和團隊的最佳實踐。統一命名規範、參數傳遞方式、響應結構等,提高接口的可理解性和易用性。

  10. 異常處理:定義接口在發生異常情況時的處理方式,如網絡錯誤、數據庫錯誤等。合理處理異常,給出明確的錯誤信息,以便調用者能夠準確理解問題和採取相應的處理措施。

根據具體的應用場景和需求,還可能涉及其他方面的設計和規範。重要的是確保接口設計清晰、一致,並與相關團隊進行充分的溝通和協商,以確保接口的有效使用和成功交互。

跨域資源共享(CORS)和安全性

跨域資源共享(CORS)

跨域資源共享(CORS)是一種機制允許在瀏覽器中使用額外的 HTTP 頭部,以讓服務器決定是否允許跨域請求的訪問。CORS 主要用於解決瀏覽器的同源策略限制,使得不同域的前端應用能夠與後端服務器進行安全的跨域通信。

同源策略是瀏覽器的一項安全策略,它限制了不同源(協議、域名、端口)的頁面之間的訪問。例如,一個頁面加載自 example.com 域名,它的 JavaScript 代碼就只能訪問來自同一域名下的資源,而不能直接訪問其他域名的資源。

CORS 的工作原理如下:

  1. 瀏覽器發起跨域請求時,會在請求頭中添加 Origin 字段,指示請求的源(域)。

  2. 服務器收到跨域請求後,會檢查 Origin 字段,並在響應頭中添加一些特定的 CORS 頭部字段,用於告知瀏覽器是否允許該跨域請求的訪問。

  3. 瀏覽器收到響應後,會根據響應頭中的 CORS 頭部字段進行判斷,如果服務器允許跨域訪問,則瀏覽器會繼續處理響應,否則會拋出一個錯誤。

CORS 的安全性是通過服務器端來控制的,服務器可以通過設置響應頭中的 CORS 頭部字段來指定允許的跨域請求來源、允許的 HTTP 方法、允許的自定義頭部等。

安全性

在設計和開發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安全性相關的考慮:

  1. 限制跨域訪問:服務器可以根據實際需求,設置 CORS 頭部字段來限制跨域請求的訪問。例如,可以指定只允許特定的域名訪問,或只允許特定的 HTTP 方法。

  2. 驗證和授權:跨域請求可能涉及敏感數據或操作,因此需要在服務器端進行驗證和授權,確保只有經過授權的用戶才能進行跨域請求。

  3. 防止跨站請求僞造(CSRF)攻擊:CORS 並不能完全阻止跨域請求,因此在設計 Web 應用程序時,還需要採取其他安全措施,如使用 CSRF 令牌防護來防止跨站請求僞造攻擊。

  4. 安全傳輸:對於涉及敏感數據的跨域請求,應該使用 HTTPS 協議來進行安全傳輸,以保護數據的機密性和完整性。

通過合理配置和使用 CORS,以及其他安全措施,可以確保跨域請求的安全性,並在前後端交互中實現需要的跨域數據交換。

本文由 Readfog 進行 AMP 轉碼,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3Ec_le_xUCwAmewxBPN1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