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輕鬆圖解搞懂 Elasticsearch 原理!

大家好, 我是 風哥

ES 的集羣模式和 kafka 很像,kafka 又和 redis 的集羣模式很像。總之就是相互借鑑!

不管你用沒用過 ES,今天我們一起聊聊它。就當擴展大家的知識廣度了!

認識倒排索引

正排索引 VS 倒排索引

倒排索引包括兩個部分

單詞詞典一般比較大,可以通過 B+ 樹 或 哈希拉鍊法實現,以滿足高性能的插入與查詢

ElasticSearch 的倒排索引:

分佈式架構原理

分片 shard:一個索引可以拆分成多個 shard 分片。

將 ES 集羣部署在 3 個 機器上(esnode1、esnode2、esnode3):

創建個索引,分片爲 3 個,副本數設置爲 1:

PUT /sku_index/_settings
{
    "settings"{
        "number_of_shards" : 3,
        "number_of_replicas"1
    }
}

響應:
{
  "acknowledged" : true
}

ES 集羣中有多個節點,會自動選舉一個節點爲 master 節點,如上圖的 esnode2 節點:

集羣中某節點宕機:

寫入數據的工作原理

寫單個文檔所需的步驟:

  1. 客戶端選擇一個 Node 發送請求,那麼這個 Node 就稱爲 協調節點(Coorinating Node)。

  2. Node 使用文檔 ID 來確定文檔屬於分片 0,通過集羣狀態中的內容路由表信息獲知分片 0 的主分片在 Node1 上,因此將請求轉發到 Node1 上。

  3. Node1 上的主分片執行寫操作。如果寫入成功,則將請求並行轉發到 Node3 的副分片上,等待返回結果。

當所有的副分片都報告成功,Node1 將向 Node (協調節點)報告成功。

Tips客戶端收到成功響應時,意味着寫操作已經在主分片和所有副分片都執行完成。

寫數據底層原理

寫操作可分爲 3 個主要操作:

  1. 寫入新文檔: 這時候搜索,是搜索不到。
  1. refresh 操作: 默認每隔 1s ,將內存中的文檔寫入文件系統緩存(filesystem cache)構成一個 segment

這時候搜索,可以搜索到數據。

  1. flush 操作: 默認每隔 30 分鐘 或者 translog 文件 512MB ,將文件系統緩存中的 segment 寫入磁盤,並將 translog 刪除。

讀取數據的工作原理

讀取文檔所需的步驟:

  1. 客戶端選擇一個 Node 發送請求,那麼這個 Node 就稱爲 協調節點(Coorinating Node)。

  2. Node 使用文檔 ID 來確定文檔屬於分片 0,通過集羣狀態中的內容路由表信息獲知分片 0 有 2 個副本數據(一主一副),會使用隨機輪詢算法選擇出一個分片,這裏將請求轉發到 Node1

  3. Node1 將文檔返回給 Node,Node 將文檔返回給客戶端。

在讀取時,文檔可能已經存在於主分片上,但還沒有複製到副分片,這種情況下:

搜索工作原理

搜索數據過程:

  1. 客戶端選擇一個 Node 發送請求,那麼這個 Node 就稱爲 協調節點(Coorinating Node)。

  2. Node 協調節點將搜索請求轉發到所有的 分片(shard):主分片 或 副分片,都可以。

  3. query 階段:每個分片 shard 將自己的搜索結果(文檔 ID)返回給協調節點,由協調節點進行數據的合併、排序、分頁等操作,產出最終結果。

  4. fetch 階段:由協調節點根據 文檔 ID 去各個節點上拉取實際的文檔數據。

舉個栗子: 有 3 個分片,查詢返回前 10 個匹配度最高的文檔

  1. 每個分片都查詢出當前分片的 TOP 10 數據

  2. 協調節點 將 3 * 10 = 30 的結果再次排序,返回最終 TOP 10 的結果

刪除 / 更新數據底層原理

底層邏輯是:

來源:juejin.cn/post/7110610301669605383

本文由 Readfog 進行 AMP 轉碼,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tPEP6r5iku12zoyR4Cst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