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概覽 NLP 算法 -Python-

一、自然語言處理(NLP)簡介

NLP,自然語言處理就是用計算機來分析和生成自然語言(文本、語音),目的是讓人類可以用自然語言形式跟計算機系統進行人機交互,從而更便捷、有效地進行信息管理。

NLP 是人工智能領域歷史較爲悠久的領域,但由於語言的複雜性(語言表達多樣性 / 歧義 / 模糊等等),如今的發展及收效相對緩慢。比爾 · 蓋茨曾說過,"NLP 是 AI 皇冠上的明珠。" 在光鮮絢麗的同時,卻可望而不可及(...)。

爲了揭開 NLP 的神祕面紗,本文接下來會梳理下 NLP 流程、主要任務及算法,並最終落到實際 NLP 項目(經典的文本分類任務的實戰)。順便說一句,個人水平有限,不足之處還請留言指出~~

二、NLP 主要任務及技術

NLP 任務可以大致分爲詞法分析、句法分析、語義分析三個層面。具體的,本文按照單詞 -》句子 -》文本做順序展開,並介紹各個層面的任務及對應技術。本節上半部分的分詞、命名實體識別、詞向量等等可以視爲 NLP 基礎的任務。下半部分的句子關係、文本生成及分類任務可以看做 NLP 主要的應用任務。這裏,貼一張自然語言處理的技術路線圖,介紹了 NLP 任務及主流模型的分支:

高清圖可如下路徑下載(原作者 graykode):https://github.com/aialgorithm/AiPy/tree/master/Ai%E7%9F%A5%E8%AF%86%E5%9B%BE%E5%86%8C/Ai_Roadmap

2.1 數據清洗 + 分詞(系列標註任務)

import jieba
jieba.lcut("我的地址是上海市松江區中山街道華光藥房")

>>> ['我''的''地址''是''上海市''松江區''中山''街道''華光''藥房']
from wordcloud import WordCloud
ham_msg_cloud = WordCloud(width =520, height =260,max_font_size=50, background_color ="black"colormap='Blues').generate(原文本語料)
plt.figure(figsize=(16,10))
plt.imshow(ham_msg_cloud, interpolation='bilinear')
plt.axis('off') # turn off axis
plt.show()

2.2 詞性標註(系列標註任務)

詞性標註是對句子中的成分做簡單分析,區分出分名詞、動詞、形容詞之類。對於句法分析、信息抽取的任務,經過詞性標註後的文本會帶來很大的便利性(其他方面的應用好像比較少)。

常用的詞性標註有基於規則、統計以及深度學習的方法,像 HanLP、結巴分詞等工具都有這個功能。

2.3 命名實體識別(系列標註任務)

命名實體識別(Named Entity Recognition,簡稱 NER)是一個有監督的系列標註任務,又稱作 “專名識別”,是指識別文本中具有特定意義的實體,主要包括人名、地名、機構名、時間、專有名詞等關鍵信息。通過 NER 識別出一些關鍵的人名、地名就可以很方便地提取出 “某人去哪裏,做什麼事的信息”,很方便信息提取、問答系統等任務。NER 主流的模型實現有 BiLSTM-CRF、Bert-CRF,如下一個簡單的中文 ner 項目:https://github.com/Determined22/zh-NER-TF

2.4 詞向量(表示學習)

對於自然語言文本,計算機無法理解詞後面的含義。輸入模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詞的數值化表示,常用的轉化方式有 2 種:One-hot 編碼、詞嵌入分佈式方法。

## 詞袋錶示
from sklearn.feature_extraction.text import CountVectorizer
bow = CountVectorizer(
                analyzer = 'word',
                strip_accents = 'ascii',
                tokenizer = [],
                lowercase = True,
                max_features = 100, 
                )

# Fasttext embed模型
from gensim.models import FastText,word2vec

model = FastText(text,  size=100,sg=1, window=3, min_count=1, iter=10, min_n=3, max_n=6,word_ngrams=1,workers=12)
print(model.wv['hello']) # 詞向量
model.save('./data/fasttext100dim')

特別地,正因爲 Bert 等大規模自監督預訓練方法,又爲 NLP 帶來了春天~

# TF-IDF可以直接調用sklearn
from sklearn.feature_extraction.text import TfidfTransformer

2.5 句法、語義依存分析

句法、語義依存分析是傳統自然語言的基礎句子級的任務,語義依存分析是指在句子結構中分析實詞和實詞之間的語義關係,這種關係是一種事實上或邏輯上的關係,且只有當詞語進入到句子時纔會存在。語義依存分析的目的即回答句子的”Who did what to whom when and where” 的問題。例如句子 “張三昨天告訴李四一個祕密”,語義依存分析可以回答四個問題,即誰告訴了李四一個祕密,張三告訴誰一個祕密,張三什麼時候告訴李四一個祕密,張三告訴李四什麼。

傳統的自然語言處理多是參照了語言學家對於自然語言的歸納總結,通過句法、語義分析可以挖掘出詞語間的聯繫(主謂賓、施事受事等關係),用於制定文本規則、信息抽取(如正則匹配疊加語義規則應用於知識抽取或者構造特徵)。可以參考 spacy 庫、哈工大 NLP 的示例:http://ltp.ai/demo.html

隨着深度學習技術 RNN/LSTM 等強大的時序模型(sequential modeling)和詞嵌入方法的普及,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刻畫句子的隱含語法結構,學習到上下文信息,已經逐漸取代了詞法、句法等傳統自然語言處理流程。

2.6 相似度算法(句子關係的任務)

自然語言處理任務中,我們經常需要判斷兩篇文檔的相似程度(句子關係),比如檢索系統輸出最相關的文本,推薦系統推薦相似的文章。文本相似度匹配常用到的方法有:文本編輯距離、WMD、 BM2.5、詞向量相似度 、Approximate Nearest Neighbor 以及一些有監督的 (神經網絡) 模型判斷文本間相似度。

2.7 文本分類任務

文本分類是經典的 NLP 任務,就是將文本系列對應預測到類別。

分類任務使用預訓練 +(神經網絡) 分類模型的端對端學習是主流,深度學習學習特徵的表達然後進行分類,大大減少人工的特徵。但以實際項目中的經驗來看,對於一些困難任務(任務的噪聲大),加入些人工的特徵工程還是很有必要的。

2.8 文本生成任務

文本生成也就是由類別生成序列 或者 由序列到序列的預測任務。按照不同的輸入劃分,文本自動生成可包括文本到文本的生成 (text-to-text  generation)、意義到文本的生成(meaning-to-text  generation)、數據到文本的生成(data-to-text  generation) 以及圖像到文本的生成 (image-to-text generation) 等。具體應用如機器翻譯、文本摘要理解、閱讀理解、閒聊對話、寫作、看圖說話。常用的模型如 RNN、CNN、seq2seq、Transformer。

同樣的,基於大規模預訓練模型的文本生成也是一大熱門,可見《A Survey of Pretrained Language Models Based Text Generation》

三、垃圾短信文本分類實戰

3.1 讀取短信文本數據並展示

本項目是通過有監督的短信文本,學習一個垃圾短信文本分類模型。數據樣本總的有 5572 條,label 有 spam(垃圾短信)和 ham 兩種,是一個典型類別不均衡的二分類問題。

# 源碼可見https://github.com/aialgorithm/Blog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spam_df = pd.read_csv('./data/spam.csv'header=0, encoding="ISO-8859-1")

# 數據展示
_, ax = plt.subplots(1,2,figsize=(10,5))
spam_df['label'].value_counts().plot(ax=ax[0]kind="bar"rot=90, title='label');
spam_df['label'].value_counts().plot(ax=ax[1]kind="pie"rot=90, title='label'ylabel='');
print("Dataset size: ", spam_df.shape)

spam_df.head(5)

3.2 數據清洗預處理

數據清洗在於去除一些噪聲信息,這裏對短信文本做按空格分詞,統一大小寫,清洗非英文字符,去掉停用詞並做了詞幹還原。考慮到短信文本里面的數字位數可能有一定的含義,這裏將數字替換爲‘x’的處理。最後,將標籤統一爲數值(0、1)是否垃圾短信。

# 導入相關的庫
import nltk
from nltk import word_tokenize
from nltk.corpus import stopwords
from nltk.data import load
from nltk.stem import SnowballStemmer
from string import punctuation

import re  # 正則匹配
stop_words = set(stopwords.words('english'))
non_words = list(punctuation)


# 詞形、詞幹還原
# from nltk.stem import WordNetLemmatizer
# wnl = WordNetLemmatizer()
stemmer = SnowballStemmer('english')
def stem_tokens(tokens, stemmer):
    stems = []
    for token in tokens:
        stems.append(stemmer.stem(token))
    return stems

### 清除非英文詞彙並替換數值x
def clean_non_english_xdig(txt,isstem=True, gettok=True):
    txt = re.sub('[0-9]''x', txt) # 去數字替換爲x
    txt = txt.lower() # 統一小寫
    txt = re.sub('[^a-zA-Z]'' ', txt) #去除非英文字符並替換爲空格
    word_tokens = word_tokenize(txt) # 分詞
    if not isstem: #是否做詞幹還原
        filtered_word = [for w in word_tokens if not w in stop_words]  # 刪除停用詞
    else:
        filtered_word = [stemmer.stem(w) for w in word_tokens if not w in stop_words]   # 刪除停用詞及詞幹還原
    if gettok:   #返回爲字符串或分詞列表
        return filtered_word
    else:
        return " ".join(filtered_word)

spam_df['token'] = spam_df.message.apply(lambda x:clean_non_english_xdig(x))
spam_df.head(3)

# 數據清洗
spam_df['token'] = spam_df.message.apply(lambda x:clean_non_english_xdig(x))

# 標籤整數編碼
spam_df['label'] = (spam_df.label=='spam').astype(int)

spam_df.head(3)

3.3 fasttext 詞向量表示學習

我們需要將單詞文本轉化爲數值的詞向量才能輸入模型。詞向量表示常用的詞袋、fasttext、bert 等方法,這裏訓練的是 fasttext,模型的主要輸入參數是,輸入分詞後的語料(通常訓練語料越多越好,當現有語料有限時候,直接拿 github 上合適的大規模預訓練模型來做詞向量也是不錯的選擇),詞向量的維度 size(一個經驗的詞向量維度設定是,dim > 8.33 logN, N 爲詞彙表的大小,當維度 dim 足夠大才能表達好這 N 規模的詞彙表的含義。可參考《# 最小熵原理(六):詞向量的維度應該怎麼選擇?By 蘇劍林》)。語料太大的時候可以使用 workers 開啓多進程訓練(其他參數及詞表示學習原理後續會專題介紹,也可以自行了解)。

# 訓練詞向量 Fasttext embed模型
from gensim.models import FastText,word2vec

fmodel = FastText(spam_df.token,  size=100,sg=1, window=3, min_count=1, iter=10, min_n=3, max_n=6,word_ngrams=1,workers=12)
print(fmodel.wv['hello']) # 輸出hello的詞向量
# fmodel.save('./data/fasttext100dim')

按照句子所有的詞向量取平均,爲每一句子生成句向量。

fmodel = FastText.load('./data/fasttext100dim')

#對每個句子的所有詞向量取均值,來生成一個句子的vector
def build_sentence_vector(sentence,w2v_model,size=100):
    sen_vec=np.zeros((size,))
    count=0
    for word in sentence:
        try:
            sen_vec+=w2v_model[word]#.reshape((1,size))
            count+=1
        except KeyError:
            continue
    if count!=0:
        sen_vec/=count
    return sen_vec

# 句向量
sents_vec = []
for sent in spam_df['token']:
    sents_vec.append(build_sentence_vector(sent,fmodel,size=100))
        
print(len(sents_vec))

3.4 訓練文本分類模型

示例採用的 fasttext embedding + lightgbm 的二分類模型,類別不均衡使用 lgb 代價敏感學習解決(即 class_weight='balanced'),超參數是手動簡單配置的,可以自行搜索下較優超參數。

### 訓練文本分類模型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lightgbm import LGBMClassifier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ogisticRegression

train_x, test_x, train_y, test_y = train_test_split(sents_vec, spam_df.label,test_size=0.2,shuffle=True,random_state=42)
result = []
clf = LGBMClassifier(class_weight='balanced',n_estimators=300, num_leaves=64, reg_alpha= 1,reg_lambda= 1,random_state=42)
#clf = LogisticRegression(class_weight='balanced',random_state=42)

clf.fit(train_x,train_y)

import pickle
# 保存模型
pickle.dump(clf, open('./saved_models/spam_clf.pkl''wb'))

# 加載模型
model = pickle.load(open('./saved_models/spam_clf.pkl''rb'))

3.5 模型評估

訓練集測試集按 0.2 劃分,分佈驗證訓練集測試集的 AUC、F1score 等指標,均有不錯的表現。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auc,roc_curve,f1_score,precision_score,recall_score
def model_metrics(model, x, y,tp='auc'):
    """ 評估 """
    yhat = model.predict(x)
    yprob = model.predict_proba(x)[:,1]
    fpr,tpr,_ = roc_curve(y, yprob,pos_label=1)
    metrics = {'AUC':auc(fpr, tpr),'KS':max(tpr-fpr),
               'f1':f1_score(y,yhat),'P':precision_score(y,yhat),'R':recall_score(y,yhat)}
    
    roc_auc = auc(fpr, tpr)

    plt.plot(fpr, tpr, 'k--'label='ROC (area = {0:.2f})'.format(roc_auc)lw=2)

    plt.xlim([-0.05, 1.05])  # 設置x、y軸的上下限,以免和邊緣重合,更好的觀察圖像的整體
    plt.ylim([-0.05, 1.05])
    plt.xlabel('False Positive Rate')
    plt.ylabel('True Positive Rate')  # 可以使用中文,但需要導入一些庫即字體
    plt.title('ROC Curve')
    plt.legend(loc="lower right")


    return metrics

print('train ',model_metrics(clf,  train_x, train_y,tp='ks'))
print('test ',model_metrics(clf, test_x,test_y,tp='ks'))
本文由 Readfog 進行 AMP 轉碼,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7qWyJ-BtFl1yz72hbJ8K2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