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ang 五種原子性操作的用法詳解

本文我們詳細聊一下Go語言的原子操作的用法,啥是原子操作呢?顧名思義,原子操作就是具備原子性的操作... 是不是感覺說了跟沒說一樣,原子性的解釋如下:

一個或者多個操作在 CPU 執行的過程中不被中斷的特性,稱爲_原子性(atomicity)_ 。這些操作對外表現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他們要麼都執行,要麼都不執行,外界不會看到他們只執行到一半的狀態。

CPU執行一系列操作時不可能不發生中斷,但如果我們在執行多個操作時,能讓他們的中間狀態對外不可見,那我們就可以宣稱他們擁有了 " 不可分割” 的原子性。

類似的解釋我們在數據庫事務的ACID概念裏也聽過。

Go 語言提供了哪些原子操作

Go語言通過內置包sync/atomic提供了對原子操作的支持,其提供的原子操作有以下幾大類:

互斥鎖跟原子操作的區別

平日裏,在併發編程裏,Go 語言sync包裏的同步原語Mutex是我們經常用來保證併發安全的,那麼他跟atomic包裏的這些操作有啥區別呢?在我看來他們在使用目的和底層實現上都不一樣:

對於一個變量更新的保護,原子操作通常會更有效率,並且更能利用計算機多核的優勢。

比如下面這個,使用互斥鎖的併發計數器程序:

func mutexAdd() {
 var a int32 =  0
 var wg sync.WaitGroup
 var mu sync.Mutex
 start := time.Now()
 for i := 0; i < 100000000; i++ {
  wg.Add(1)
  go func() {
   defer wg.Done()
   mu.Lock()
   a += 1
   mu.Unlock()
  }()
 }
 wg.Wait()
 timeSpends := time.Now().Sub(start).Nanoseconds()
 fmt.Printf("use mutex a is %d, spend time: %v\n", a, timeSpends)
}

Mutex改成用方法atomic.AddInt32(&a, 1)調用,在不加鎖的情況下仍然能確保對變量遞增的併發安全。

func AtomicAdd() {
 var a int32 =  0
 var wg sync.WaitGroup
 start := time.Now()
 for i := 0; i < 1000000; i++ {
  wg.Add(1)
  go func() {
   defer wg.Done()
   atomic.AddInt32(&a, 1)
  }()
 }
 wg.Wait()
 timeSpends := time.Now().Sub(start).Nanoseconds()
 fmt.Printf("use atomic a is %d, spend time: %v\n", atomic.LoadInt32(&a), timeSpends)
}

可以在本地運行以上這兩段代碼,可以觀察到計數器的結果都最後都是1000000,都是線程安全的。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原子操作方法的被操作數形參必須是指針類型,通過指針變量可以獲取被操作數在內存中的地址,從而施加特殊的 CPU 指令,確保同一時間只有一個 goroutine 能夠進行操作

上面的例子除了增加操作外我們還演示了載入操作,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CAS操作。

比較並交換

該操作簡稱CAS (Compare And Swap)。這類操作的前綴爲 CompareAndSwap :

func CompareAndSwapInt32(addr *int32, old, new int32) (swapped bool)

func CompareAndSwapPointer(addr *unsafe.Pointer, old, new unsafe.Pointer) (swapped bool)

該操作在進行交換前首先確保被操作數的值未被更改,即仍然保存着參數 old 所記錄的值,滿足此前提條件下才進行交換操作CAS的做法類似操作數據庫時常見的樂觀鎖機制。

需要注意的是,當有大量的 goroutine 對變量進行讀寫操作時,可能導致CAS操作無法成功,這時可以利用for循環多次嘗試。

上面我只列出了比較典型的int32unsafe.Pointer類型的CAS方法,主要是想說除了讀數值類型進行比較交換,還支持對指針進行比較交換。

unsafe.Pointer 提供了繞過 Go 語言指針類型限制的方法,unsafe 指的並不是說不安全,而是說官方並不保證向後兼容。

// 定義一個struct類型P
type P struct{ x, y, z int }
  
// 執行類型P的指針
var pP *P
  
func main() {
  
    // 定義一個執行unsafe.Pointer值的指針變量
    var unsafe1 = (*unsafe.Pointer)(unsafe.Pointer(&pP))
  
    // Old pointer
    var sy P
  
    // 爲了演示效果先將unsafe1設置成Old Pointer
    px := atomic.SwapPointer(
        unsafe1, unsafe.Pointer(&sy))
  
    // 執行CAS操作,交換成功,結果返回true
    y := atomic.CompareAndSwapPointer(
        unsafe1, unsafe.Pointer(&sy), px)
  
    fmt.Println(y)
}

上面的示例並不是在併發環境下進行的CAS,只是爲了演示效果,先把被操作數設置成了Old Pointer

其實Mutex的底層實現也是依賴原子操作中的CAS實現的,原子操作的atomic包相當於是sync包裏的那些同步原語的實現依賴。

比如互斥鎖Mutex的結構裏有一個state字段,其是表示鎖狀態的狀態位。

type Mutex struct {
 state int32
 sema  uint32
}

爲了方便理解,我們在這裏將它的狀態定義爲 0 和 1,0 代表目前該鎖空閒,1 代表已被加鎖,以下是sync.MutexLock方法的部分實現代碼。

func (m *Mutex) Lock() {
   // Fast path: grab unlocked mutex.
   if atomic.CompareAndSwapInt32(&m.state, 0, mutexLocked) {
       if race.Enabled {
           race.Acquire(unsafe.Pointer(m))
       }
       return
   }
   // Slow path (outlined so that the fast path can be inlined)
    m.lockSlow()
}

atomic.CompareAndSwapInt32(&m.state, 0, mutexLocked)中,m.state代表鎖的狀態,通過CAS方法,判斷鎖此時的狀態是否空閒(m.state==0),是,則對其加鎖(mutexLocked常量的值爲 1)。

atomic.Value 保證任意值的讀寫安全

atomic包裏提供了一套Store開頭的方法,用來保證各種類型變量的併發寫安全,避免其他操作讀到了修改變量過程中的髒數據。

func StoreInt32(addr *int32, val int32)

func StoreInt64(addr *int64, val int64)

func StorePointer(addr *unsafe.Pointer, val unsafe.Pointer)

...

這些操作方法的定義與上面介紹的那些操作的方法類似,我就不再演示怎麼使用這些方法了。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想要併發安全的設置一個結構體的多個字段,除了把結構體轉換爲指針,通過StorePointer設置外,還可以使用atomic包後來引入的atomic.Value,它在底層爲我們完成了從具體指針類型到unsafe.Pointer之間的轉換。

有了atomic.Value後,它使得我們可以不依賴於不保證兼容性的unsafe.Pointer類型,同時又能將任意數據類型的讀寫操作封裝成原子性操作(中間狀態對外不可見)。

atomic.Value類型對外暴露了兩個方法:

1.17 版本我看還增加了SwapCompareAndSwap方法。

簡潔的接口使得它的使用也很簡單,只需將需要做併發保護的變量讀取和賦值操作用Load()Store()代替就行了。

由於Load()返回的是一個interface{}類型,所以在使用前我們記得要先轉換成具體類型的值,再使用。下面是一個簡單的例子演示atomic.Value的用法。

type Rectangle struct {
 length int
 width  int
}

var rect atomic.Value

func update(width, length int) {
 rectLocal := new(Rectangle)
 rectLocal.width = width
 rectLocal.length = length
 rect.Store(rectLocal)
}

func main() {
 wg := sync.WaitGroup{}
 wg.Add(10)
 // 10 個協程併發更新
 for i := 0; i < 10; i++ {
  go func() {
   defer wg.Done()
   update(i, i+5)
  }()
 }
 wg.Wait()
 _r := rect.Load().(*Rectangle)
 fmt.Printf("rect.width=%d\nrect.length=%d\n", _r.width, _r.length)
}

你也可以試試,不用atomic.Value,直接給Rectange類型的指針變量賦值,看看在併發條件下,兩個字段的值是不是能跟預期的一樣變成 10 和 15。

總結

本文詳細介紹了 Go 語言原子操作atomic包中會被高頻使用的操作的使用場景和用法,當然我並沒有羅列atomic包裏所有操作的用法,主要是考慮到有的用到的地方實在不多,或者是已經被更好的方式替代,還有就是覺得確實沒必要,看完本文的內容相信你已經完全具備自行探索atomic包的能力了。

再強調一遍,原子操作由底層硬件支持,而鎖則由操作系統的調度器實現。鎖應當用來保護一段邏輯,對於一個變量更新的保護,原子操作通常會更有效率,並且更能利用計算機多核的優勢,如果要更新的是一個複合對象,則應當使用atomic.Value封裝好的實現。

本文由 Readfog 進行 AMP 轉碼,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W48sjzxwjPYKgcY8DavB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