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監控模式

Go 能實現監控模式 [1],歸功於 sync 包和 sync.Cond 結構體。監控模式允許 Goroutine 在進入睡眠模式前等待一個定特定條件,而不會阻塞執行或消耗資源。

條件變量

我們舉個例子,來看看這個模式可以帶來的好處。我將使用 Bryan Mills 的演示文稿 [2] 中提供的示例:

type Item = int

type Queue struct {
 items     []Item
 *sync.Cond
}

func NewQueue() *Queue {
 q := new(Queue)
 q.Cond = sync.NewCond(&sync.Mutex{})
 return q
}

func (q *Queue) Put(item Item) {
 q.L.Lock()
 defer q.L.Unlock()
 q.items = append(q.items, item)
 q.Signal()
}

func (q *Queue) GetMany(n int) []Item {
 q.L.Lock()
 defer q.L.Unlock()
 for len(q.items) < n {
  q.Wait()
 }
 items := q.items[:n:n]
 q.items = q.items[n:]
 return items
}

func main() {
 q := NewQueue()

 var wg sync.WaitGroup
 for n := 10; n > 0; n-- {
  wg.Add(1)
  go func(n int) {
   items := q.GetMany(n)
   fmt.Printf("%2d: %2d\n", n, items)
   wg.Done()
  }(n)
 }

 for i := 0; i < 100; i++ {
  q.Put(i)
 }

 wg.Wait()
}

Queue 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結體構,由一個切片和 sync.Cond 結構組成。然後,我們做兩件事:

程序的輸出,

 4: [31 32 33 34]
 8: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5: [35 36 37 38 39]
 3: [ 7  8  9]
 6: [40 41 42 43 44 45]
 2: [18 19]
 9: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1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0]
 7: [ 0  1  2  3  4  5  6]

如果多次運行此程序,將獲得不同的輸出。我們可以看到,由於是按批次檢索值的,每個 Goroutine 獲取的值是一個連續的序列。這一點對於理解 sync.Condchannels 的差異很重要。

sync.Cond vs Channels

用單個 channel 解決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因爲它會被消費者一個接一個地拉出來。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Bryan Mills 編寫了一個包含兩個通道組合的等價解決方案(第 65 頁)[3]:

type Item = int

type waiter struct {
 n int
 c chan []Item
}

type state struct {
 items []Item
 wait  []waiter
}

type Queue struct {
 s chan state
}

func NewQueue() *Queue {
 s := make(chan state, 1)
 s <- state{}
 return &Queue{s}
}

func (q *Queue) Put(item Item) {
 s := <-q.s
 s.items = append(s.items, item)
 for len(s.wait) > 0 {
  w := s.wait[0]
  if len(s.items) < w.n {
   break
  }
  w.c <- s.items[:w.n:w.n]
  s.items = s.items[w.n:]
  s.wait = s.wait[1:]
 }
 q.s <- s
}

func (q *Queue) GetMany(n int) []Item {
 s := <-q.s
 if len(s.wait) == 0 && len(s.items) >= n {
  items := s.items[:n:n]
  s.items = s.items[n:]
  q.s <- s
  return items
 }

 c := make(chan []Item)
 s.wait = append(s.wait, waiter{n, c})
 q.s <- s

 return <-c
}

結果類似:

1: [ 0]
10: [ 1  2  3  4  5  6  7  8  9 10]
5: [11 12 13 14 15]
8: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6: [24 25 26 27 28 29]
3: [37 38 39]
7: [30 31 32 33 34 35 36]
9: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2: [44 45]
4: [40 41 42 43]

在可讀性和語義方面,條件變量在這裏可能有一個小優勢。但是,它也有限制。

注意事項

我們運行包含 100 個元素的基準測試,如示例所示:

WithCond-8  15.7 µ s ± 2%
WithChan-8  19.4 µ s ± 1%

在這裏使用條件變量要快一些。讓我們試試 10k 個元素的基準測試:

WithCond-8  2.84ms ± 1%
WithChan-8   917 µ s ± 1%

可以看到 channel 的速度要快得多。Bryan Mills 在 “飢餓” 部分(第 45 頁)[4] 中解釋了這個問題:

假設我們調用 GetMany(3000) 的同時有一個調用者在密集的循環中執行 GetMany(3)。兩個服務可能幾乎同時醒來,但 GetMany(3) 調用將能夠消耗三個元素,而 GetMany(3000) 將沒有足夠的元素就緒。隊列將保持耗盡狀態,較大的調用將一直阻塞。

該演示文稿還強調了在處理條件變量時我們可能面臨的其他問題。如果模式看起來很簡單,我們在使用它時應該小心。之前看到的例子向我們展示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 channel 並通過通信進行共享。

內部流程

內部實現非常簡單,基於發號系統。以下是上一個示例的簡單表示:

進入等待模式的每個 Goroutine 將從變量 wait 開始分號,該變量從 0 開始。這表示等待隊列。

然後,每次調用 Signal() 都會增加另一個名爲 notify 的計數器,該計數器代表需要通知或喚醒的 Goroutine 隊列。

我們的 sync.Cond 結構包含一個負責發號的結構:

type notifyList struct {
 wait   uint32
 notify uint32
 lock   uintptr
 head   unsafe.Pointer
 tail   unsafe.Pointer
}

這是就是上面提到的 waitnotify 變量。該結構還通過 headtail 保存等待的 Goroutine 的鏈表,其中每個 Goroutine 在其內部結構中保持對所獲取的票號的引用。

當收到信號時,Go 會在鏈表上進行迭代,直到分配給被檢查的 Goroutine 的票號與 notify 變量的編號匹配,如匹配則喚醒當前票號的 goroutine。一旦找到 goroutine,其狀態將從等待模式變爲可運行模式,然後在 Go 調度程序中處理。

如果你想深入瞭解 Go 調度程序,我強烈建議你閱讀 William Kennedy 關於 Go 調度程序的教程 [5]。


https://medium.com/a-journey-with-go/go-monitor-pattern-9decd26fb28

作者:Vincent Blanchon[6] 譯者:咔嘰咔嘰 [7] 校對:DingdingZhou[8]

本文由 GCTT[9] 原創編譯,Go 中文網 [10] 榮譽推出,發佈在 Go 語言中文網公衆號,轉載請聯繫我們授權。

參考資料

[1]

監控模式: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nitor(synchronization)_

[2]

Bryan Mills 的演示文稿: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nPdvhB0PutEJzdCq5ms6UI58dp50fcAN/view

[3]

等價解決方案(第 65 頁):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nPdvhB0PutEJzdCq5ms6UI58dp50fcAN/view

[4]

Bryan Mills 在 “飢餓” 部分(第 45 頁):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nPdvhB0PutEJzdCq5ms6UI58dp50fcAN/view

[5]

William Kennedy 關於 Go 調度程序的教程: https://www.ardanlabs.com/blog/2018/08/scheduling-in-go-part1.html

[6]

Vincent Blanchon: https://medium.com/@blanchon.vincent

[7]

咔嘰咔嘰: https://github.com/watermelo

[8]

DingdingZhou: https://github.com/DingdingZhou

[9]

GCTT: https://github.com/studygolang/GCTT

[10]

Go 中文網: https://studygolang.com/

本文由 Readfog 進行 AMP 轉碼,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vkLfBYHh-zUpT78AeIsp9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