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描述符 fd 究竟是什麼?

前情概要

通過上篇 Go 存儲基礎 — 文件 IO 的姿勢, 我們看到有兩種文件讀寫的方式,一種是系統調用的方式,操作的對象是一個整數 fd,另一種是 Go 標準庫自己封裝的標準庫 IO ,操作對象是 Go 封裝的 file 結構體,但其內部還是針對整數 fd 的操作。所以一切的本源是通過 fd 來操作的,那麼,這個 fd 究竟是什麼?就這個點我們深入剖析。

fd 是什麼?

fdFile descriptor 的縮寫,中文名叫做:文件描述符文件描述符是一個非負整數,本質上是一個索引值(這句話非常重要)。

什麼時候拿到的 fd

當打開一個文件時,內核向進程返回一個文件描述符( open 系統調用得到 ),後續 readwrite 這個文件時,則只需要用這個文件描述符來標識該文件,將其作爲參數傳入 readwrite

fd 的值範圍是什麼?

在 POSIX 語義中,0,1,2 這三個 fd 值已經被賦予特殊含義,分別是標準輸入( STDIN_FILENO ),標準輸出( STDOUT_FILENO ),標準錯誤( STDERR_FILENO )。

文件描述符是有一個範圍的:0 ~ OPEN_MAX-1 ,最早期的 UNIX 系統中範圍很小,現在的主流系統單就這個值來說,變化範圍是幾乎不受限制的,只受到系統硬件配置和系統管理員配置的約束。

你可以通過 ulimit 命令查看當前系統的配置:

➜  ulimit -n
4864

如上,我係統上進程默認最多打開 4864 文件。

窺探 Linux 內核

fd 究竟是什麼?必須去 Linux 內核看一眼。

用戶使用系統調用 open 或者 creat 來打開或創建一個文件,用戶態得到的結果值就是 fd ,後續的 IO 操作全都是用 fd 來標識這個文件,可想而知內核做的操作並不簡單,我們接下來就是要揭開這層面紗。

task_struct


首先,我們知道進程的抽象是基於 struct task_struct 結構體,這是 Linux 裏面最複雜的結構體之一 ,成員字段非常多,我們今天不需要詳解這個結構體,我稍微簡化一下,只提取我們今天需要理解的字段如下:

struct task_struct {
    // ...
    /* Open file information: */
    struct files_struct     *files;
    // ...
}

files; 這個字段就是今天的主角之一files 是一個指針,指向一個爲 struct files_struct 的結構體。這個結構體就是用來管理該進程打開的所有文件的管理結構。

重點理解一個概念:

struct task_struct 是進程的抽象封裝,標識一個進程,在 Linux 裏面的進程各種抽象視角,都是這個結構體給到你的。當創建一個進程,其實也就是 new 一個 struct task_struct 出來;

files_struct


好,上面通過進程結構體引出了 struct files_struct 這個結構體。這個結構體管理某進程打開的所有文件的管理結構,這個結構體本身是比較簡單的:

/*
 * Open file table structure
 */
struct files_struct {
    // 讀相關字段
    atomic_t count;
    bool resize_in_progress;
    wait_queue_head_t resize_wait;

    // 打開的文件管理結構
    struct fdtable __rcu *fdt;
    struct fdtable fdtab;

    // 寫相關字段
    unsigned int next_fd;
    unsigned long close_on_exec_init[1];
    unsigned long open_fds_init[1];
    unsigned long full_fds_bits_init[1];
    struct file * fd_array[NR_OPEN_DEFAULT];
};

files_struct 這個結構體我們說是用來管理所有打開的文件的。怎麼管理?本質上就是數組管理的方式,所有打開的文件結構都在一個數組裏。這可能會讓你疑惑,數組在那裏?有兩個地方:

  1. struct file * fd_array[NR_OPEN_DEFAULT] 是一個靜態數組,隨着 files_struct 結構體分配出來的,在 64 位系統上,靜態數組大小爲 64;

  2. struct fdtable 也是個數組管理結構,只不過這個是一個動態數組,數組邊界是用字段描述的;

思考:爲什麼會有這種靜態 + 動態的方式?

性能和資源的權衡 !大部分進程只會打開少量的文件,所以靜態數組就夠了,這樣就不用另外分配內存。如果超過了靜態數組的閾值,那麼就動態擴展。

可以回憶下,這個是不是跟 inode 的直接索引,一級索引的優化思路類似。

fdtable

簡單介紹下 fdtable 結構體,這個結構體就是封裝用來管理 fd 的結構體,fd 的祕密就在這個裏面。簡化結構體如下:

struct fdtable {
    unsigned int max_fds;
    struct file __rcu **fd;      /* current fd array */
};

注意到 fdtable.fd 這個字段是一個二級指針,什麼意思?

就是指向 fdtable.fd 是一個指針字段,指向的內存地址還是存儲指針的(元素指針類型爲  struct file * )。換句話說,fdtable.fd 指向一個數組,數組元素爲指針(指針類型爲 struct file *)。

其中 max_fds 指明數組邊界。

files_struct 小結

file_struct 本質上是用來管理所有打開的文件的,內部的核心是由一個靜態數組動態數組管理結構實現。

還記得上面我們說文件描述符 fd 本質上就是索引嗎?這裏就把概念接上了,fd 就是這個數組的索引,也就是數組的槽位編號而已。 通過非負數 fd 就能拿到對應的 struct file 結構體的地址。

我們把概念串起來(注意,這裏爲了突出 fd 的本質, 把 fdtable 管理簡化掉):

file


現在我們知道了 fd 本質是數組索引,數組元素是 struct file 結構體的指針。那麼這裏就引出了一個 struct file 的結構體。這個結構體又是用來幹什麼的呢?

這個結構體是用來表徵進程打開的文件的。簡化結構如下:

struct file {
    // ...
    struct path                     f_path;
    struct inode                    *f_inode;
    const struct file_operations    *f_op;

    atomic_long_t                    f_count;
    unsigned int                     f_flags;
    fmode_t                          f_mode;
    struct mutex                     f_pos_lock;
    loff_t                           f_pos;
    struct fown_struct               f_owner;
    // ...
}

這個結構體非常重要,它標識一個進程打開的文件,下面解釋 IO 相關的幾個最重要的字段:

思考問題

思考問題一:files_struct 結構體只會屬於一個進程,那麼struct file 這個結構體呢,是隻會屬於某一個進程?還是可能被多個進程共享?

劃重點:struct file 是屬於系統級別的結構,換句話說是可以共享與多個不同的進程。

思考問題二:什麼時候會出現多個進程的  fd  指向同一個 file  結構體?

比如 fork  的時候,父進程打開了文件,後面 fork 出一個子進程。這種情況就會出現共享 file 的場景。如圖:

思考問題三:在同一個進程中,多個 fd 可能指向同一個 file 結構嗎?

可以。dup  函數就是做這個的。

#include <unistd.h>
int dup(int oldfd);
int dup2(int oldfd, int newfd);

inode


我們看到 struct file 結構體裏面有一個 inode 的指針,也就自然引出了 inode 的概念。這個指向的 inode 並沒有直接指向具體文件系統的 inode ,而是操作系統抽象出來的一層虛擬文件系統,叫做 VFS ( Virtual File System ),然後在 VFS 之下才是真正的文件系統,比如 ext4 之類的。

完整架構圖如下:

思考:爲什麼會有這一層封裝呢?

其實很容裏理解,就是解耦。如果讓 struct file 直接和 struct ext4_inode 這樣的文件系統對接,那麼會導致 struct file 的處理邏輯非常複雜,因爲每對接一個具體的文件系統,就要考慮一種實現。所以操作系統必須把底下文件系統屏蔽掉,對外提供統一的 inode 概念,對下定義好接口進行回調註冊。這樣讓 inode 的概念得以統一,Unix 一切皆文件的基礎就來源於此。

再來看一樣 VFS 的 inode 的結構:

struct inode {
    // 文件相關的基本信息(權限,模式,uid,gid等)
    umode_t             i_mode;
    unsigned short      i_opflags;
    kuid_t              i_uid;
    kgid_t              i_gid;
    unsigned int        i_flags;
    // 回調函數
    const struct inode_operations   *i_op;
    struct super_block              *i_sb;
    struct address_space            *i_mapping;
    // 文件大小,atime,ctime,mtime等
    loff_t              i_size;
    struct timespec64   i_atime;
    struct timespec64   i_mtime;
    struct timespec64   i_ctime;
    // 回調函數
    const struct file_operations    *i_fop;
    struct address_space            i_data;
    // 指向後端具體文件系統的特殊數據
    void    *i_private;     /* fs or device private pointer */
};

其中包括了一些基本的文件信息,包括 uid,gid,大小,模式,類型,時間等等。

一個 vfs 和 後端具體文件系統的紐帶:i_private 字段。** 用來傳遞一些具體文件系統使用的數據結構。

至於 i_op 回調函數在構造 inode 的時候,就註冊成了後端的文件系統函數,比如 ext4 等等。

思考問題:通用的 VFS 層,定義了所有文件系統通用的 inode,叫做 vfs inode,而後端文件系統也有自身特殊的 inode 格式,該格式是在 vfs inode 之上進行擴展的,怎麼通過 vfs inode 怎麼得到具體文件系統的 inode 呢?

下面以 ext4 文件系統舉例(因爲所有的文件系統套路一樣),ext4 的 inode 類型是 struct ext4_inode_info

劃重點:方法其實很簡單,這個是屬於 c 語言一種常見的(也是特有)編程手法:強轉類型。vfs inode 出生就和 ext4_inode_info 結構體分配在一起的,直接通過 vfs inode 結構體的地址強轉類型就能得到 ext4_inode_info 結構體

struct ext4_inode_info {
    // ext4 inode 特色字段
    // ...
    
    // 重要!!!
    struct inode    vfs_inode;  
};

舉個例子,現已知 inode 地址和 vfs_inode 字段的內偏移如下:

則可以得到:

ext4_inode_info 的地址爲

(struct ext4_inode_info *)(0xa89be0 - 64)

強轉方法使用了一個叫做 container_of 的宏,如下:

// 強轉函數
static inline struct ext4_inode_info *EXT4_I(struct inode *inode)
{
   return container_of(inode, struct ext4_inode_info, vfs_inode);
}

// 強轉實際封裝
#define container_of(ptr, type, member) \
    (type *)((char *)(ptr) - (char *) &((type *)0)->member)
#endif

所以,你懂了嗎?

分配 inode 的時候,其實分配的是 ext4_inode_info 結構體,包含了 vfs inode,然後對外給出去 vfs_inode 字段的地址即可。VFS 層拿 inode 的地址使用,底下文件系統強轉類型後,取外層的 inode 地址使用。

舉個 ext4 文件系統的例子:

static struct inode *ext4_alloc_inode(struct super_block *sb)
{
    struct ext4_inode_info *ei;

    // 內存分配,分配 ext4_inode_info 的地址
    ei = kmem_cache_alloc(ext4_inode_cachep, GFP_NOFS);

    // ext4_inode_info 結構體初始化

    // 返回 vfs_inode 字段的地址
    return &ei->vfs_inode;
}

vfs 拿到的就是這個 inode 地址。

劃重點:inode 的內存由後端文件系統分配,vfs inode 結構體內嵌在不同的文件系統的 inode 之中。不同的層次用不同的地址,ext4 文件系統用 ext4_inode_info 的結構體的地址,vfs 層用 ext4_inode_info.vfs_inode 字段的地址。

這種用法在 C 語言編程中很常見,算是 C 的特色了(仔細想想,這種用法和面向對象的多態的實現異曲同工)。

思考問題:怎麼理解 vfs inodeext2_inode_infoext4_inode_info 等結構體的區別?

所有文件系統共性的東西抽象到 vfs inode ,不同文件系統差異的東西放在各自的 inode 結構體中。

小結梳理

當用戶打開一個文件,用戶只得到了一個 fd 句柄,但內核做了很多事情,梳理下來,我們得到幾個關鍵的數據結構,這幾個數據結構是有層次遞進關係的,我們簡單梳理下:

  1. 進程結構 task_struct :表徵進程實體,每一個進程都和一個 task_struct 結構體對應,其中 task_struct.files 指向一個管理打開文件的結構體 fiels_struct

  2. 文件表項管理結構 files_struct :用於管理進程打開的 open 文件列表,內部以數組的方式實現(靜態數組和動態數組結合)。返回給用戶的 fd 就是這個數組的編號索引而已,索引元素爲 file 結構;

  1. 文件 file 結構:表徵一個打開的文件,內部包含關鍵的字段有:當前文件偏移,inode 結構地址
  1. vfs inode 結構體:文件 file 結構指向 的是 vfs 的 inode ,這個是操作系統抽象出來的一層,用於屏蔽後端各種各樣的文件系統的 inode 差異;
  1. ext4 inode 結構體(指代具體文件系統 inode ):後端文件系統的 inode 結構,不同文件系統自定義的結構體,ext2 有 ext2_inode_info,ext4 有ext4_inode_info,minix 有 minix_inode_info,這些結構裏都是內嵌了一個 vfs inode 結構體,原理相同;

完整的架構圖:

思考實驗

現在我們已經徹底瞭解 fd 這個所謂的非負整數代表的深層含義了,我們可以準備一些 IO 的思考舉一反三。

文件讀寫( IO )的時候會發生什麼?

總結

回到初心,理解 fd 的概念有什麼用?

一切 IO 的行爲到系統層面都是以 fd 的形式進行。無論是 C/C++,Go,Python,JAVA 都是一樣,任何語言都是一樣,這纔是最本源的東西,理解了 fd 關聯的一系列結構,你才能對 IO 遊刃有餘。

簡要的總結:

  1. 從姿勢上來講,用戶 open 文件得到一個非負數句柄 fd,之後針對該文件的 IO 操作都是基於這個 fd

  2. 文件描述符 fd 本質上來講就是數組索引,fd 等於 5 ,那對應數組的第 5 個元素而已,該數組是進程打開的所有文件的數組,數組元素類型爲 struct file

  3. 結構體 task_struct 對應一個抽象的進程,files_struct 是這個進程管理該進程打開的文件數組管理器。fd 則對應了這個數組的編號,每一個打開的文件用 file 結構體表示,內含當前偏移等信息;

  4. file 結構體可以爲進程間共享,屬於系統級資源,同一個文件可能對應多個 file 結構體,file 內部有個 inode 指針,指向文件系統的 inode

  5. inode 是文件系統級別的概念,只由文件系統管理維護,不因進程改變( file 是進程出發創建的,進程 open 同一個文件會導致多個 file ,指向同一個 inode );

**回顧一眼架構圖:
**

後記

內核把最複雜的活幹了,只暴露給您最簡單的一個非負整數 fd 。所以,絕大部分場景會用fd 就行,倒不用想太多。當然如果能再深入看一眼知其所以然是最好不過。本文分享是基礎準備篇,希望能給你帶來不一樣的 IO 視角。

本文由 Readfog 進行 AMP 轉碼,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m20WmbojpW_f-m3Thklw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