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e 的好與壞

作者:範文傑

來源:SegmentFault 思否社區

一、Vite 是什麼

=================

2020 年 4 月,尤大大發了這麼一個推:

隨後,2021 年 2 月,Vite 2.0 它來了,上來就是一套組合拳:

一開始我是拒絕的,從 grunt、gulp ,到 Webpack、Rollup、Snowpack 以及若干知名不知名構建框架,都 2021 了,還來?然後試用了一下,嗯,是真的香!

二、Vite 的優勢

2.1 真 TM 快

Vite 非常非常快,對比 Vue-cli(基於 Webpack):

示例代碼:Vue3 項目,10 個組件

測試兩者的 dev 命令運行耗時相差十倍,且理論上,項目越大性能差距越大,爲什麼呢?最大的原因是 Vite 在開發模式下並沒有做太多打包操作!

Webpack 啓動後會做一堆事情,經歷一條很長的編譯打包鏈條,從入口開始需要逐步經歷語法解析、依賴收集、代碼轉譯、打包合併、代碼優化,最終將高版本的、離散的源碼編譯打包成低版本、高兼容性的產物代碼,這可滿滿都是 CPU、IO 操作啊,在 Node 運行時下性能必然是有問題。

而 Vite 運行 Dev 命令後只做了兩件事情,一是啓動了一個用於承載資源服務的 service;二是使用 esbuild 預構建 npm 依賴包。之後就一直躺着,直到瀏覽器以 http 方式發來 ESM 規範的模塊請求時,Vite 纔開始 “按需編譯” 被請求的模塊。

這裏 Vite 預設的前提是:

這麼一對比,Webpack 是啥都做了,瀏覽器只要運行編譯好的低版本 (es5) 代碼就行;而 Vite 只處理問題的一部分,剩下的事情交由瀏覽器自行處理,那速度必然賊 TM 快。

除了啓動階段跳過編譯操作之外,Vite 還有很多值得一提的性能優化,整體梳理一下:

可以看出,Vite 的快是全方位的,從 Dev 到 Build,從 npm 包到項目源碼,再到靜態資源處理都在 ESM 規則框架下儘可能地實現各種優化措施,理論性能急劇提升。

2.2 簡單

Vite 的用法很簡單, 執行初始化命令:

yarn create @vitejs/app my-vue-app --template vue

就得到了一個預設好的開發環境,可以開始愉快地寫 demo 了,Vite 開箱就給你一堆功能,包括 css 預處理器、html 預處理器、hash 命名、異步加載、分包、壓縮、HMR 等:

這些功能,作者都按行業最佳實踐預設好了,通常不需要用戶介入做變更。

Vite 的表現很容易讓人聯想到 vue-cli,不過兩者區別還是挺大的:vue-cli 底層依賴 Webpack,實際的構建工作通常由各種 Webpack loader、plugin 實現,比如 less => css 由 less-loader 實現;圖片加載由 img-loader 實現等。這套設計很靈活,你可以在 Webpack 體系下做任何你能想到的變更,只需要學習一點點 Webpack 的知識,包括百來個配置項、成千上萬的插件、若干虛無縹緲的構建概念等。

而 Vite 顯得特別簡潔,它只是暴露了極少數的配置項與 plugin 接口,設計上就沒打算讓你做太多自定義操作。。。這是因爲 Vite 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做成另一個 Webpack,而是做成一套 “能夠顯著提升前端開發體驗的前端構建工具”,重在 開發體驗 啊同學們,Vite 可謂是用心良苦,想盡辦法降低學習入門成本,它就不希望你爲了使用工具又學一大堆複雜、縹緲的概念,希望這些事情都在框架層面屏蔽了 —— 雖然代價是喪失靈活性。

簡單說吧,Vite 定位就是傻瓜式但強大的構建工具,你專心寫好業務代碼,早點下班,不用再爲了工具費神費力了。

2.3 生態

除了極致的運行性能與簡易的使用方法外,Vite 對已有生態的兼容性也不容忽略,主要體現在兩個點:

說真的,這兩條擺上桌面,加上前面討論的性能優勢和超低學習成本,一時半會真想不到拒絕的理由了。。。

三、Vite 的劣勢

Vite 還很新,雖然它從理論與體感上提供了非常極致的開發體驗,還是有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

3.1 兼容性

默認情況下,無論是 dev 還是 build 都會直接打出 ESM 版本的代碼包,這就要求客戶瀏覽器需要有一個比較新的版本,這放在現在的國情下還是有點難度的。

不過 Vite 同時提供了一些彌補的方法,使用 build.polyfillDynamicImport 配置項配合 @vitejs/plugin-legacy 打包出一個看起來兼容性比較好的版本,我相信這一點會隨時間慢慢被抹平。

3.2 缺少 Show Case

Vite 太新了,直到最近才釋放出正式 2.0 版本,社區還沒太反應過來,自然也就沒什麼大型、複雜的商業落地案例,誰都說不準這裏面可能有多少坑。

不過好消息是社區對 Vite 的搜索熱度在最近幾個月急劇增長:

數據來自谷歌指數

相信很快就會出現一大批佈道者,畢竟這玩意兒是真的很有競爭力。

3.3 代價

不要忘記,工程化本身的複雜度不會憑空消失,只 Vite 背後的團隊在幫我們負重前行,這對 Vite 開發團隊而言,維護這麼多構建規則是一個不小的負擔。而站在用戶的角度,越容易上手的工具往往意味着越難被定製。

另外,如果只是在 Vite 預設好的邊框裏面玩確實很容易,但隨着項目複雜度的提高,用戶遲早還是會接觸到底層的 esbuild 或 Rollup,高工們該補的知識還是遲早還是得補回來,逃不掉的。

三、總結

Vite 給我最大的啓示:Webpack 並不是標準答案,前端構建工具可以有一些新的玩法:

我個人對 Vite 的態度:短期保持觀望,長期非常看好

我相信現在開始上手學習 Vite 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東西封裝的太好了,學習成本極低 (吹逼效果極好),可以寫點 Demo 或者就直接在一些用戶範圍可控的小型新項目落地。但是,建議不要激進地直接重構一些已有的大型項目,別自己給自己埋坑了,早點下班不香嗎。

本文由 Readfog 進行 AMP 轉碼,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9KAEnjyrWLUrrvvwB9wj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