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三年的 pdb,沒想到還能這麼調試

關於代碼調試的技巧,我之前寫過很多的文章,加起來也有 將近 10 篇了,關注比較早的同學,也應該都有看過。

其中有一篇是關於 pdb 的調試技巧的:使用 pdb 進行無界面調試

裏面介紹了兩種 pdb 的調試入口,也是大部分所熟知的。

這裏再帶大家回顧一下

第一種:指定 -m pdb 來開啓

$ python -m pdb pdb_demo.py

第二種:使用 pdb.set_trace() 在代碼中設置斷點

import pdb

pdb.set_trace()

但其實,pdb 還另外兩種調試方法,第一種方法,可能有 99% 的開發者都沒用過,甚至連見過都沒有。

這兩種方法,是配合 Python Console 的交互界面來實現的。

首先我準備好一個名爲 utils.py 的 Python 文件,裏面定義了一個 sum 的工具函數(僅作演示用)。

def sum(*args):
    result = 0
    for arg in args:
        result += arg

    return result

然後在終端敲入 Python 進入 Console 的模式,導入這個模塊,並調用 sum 函數,在正常情況下,函數可以正常工作。

>>> import utils
>>> utils.sum(1,2,3)
6

但如果你的參數類型傳成了 str,函數就會報錯啦~

>>> utils.sum(1,2,"3")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File "/Users/MING/utils.py", line 4, in sum
    result += arg
TypeError: unsupported operand type(s) for +=:  int  and  str

由於這裏的報錯是我刻意觸發的,從報錯來看,是很容易定位的。

但是在實際應用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無法從報錯信息直接判斷 bug 所在的情況。

這個時候,如果可以在報錯後,切換到 pdb 的調試模式就好了~

事實上,pdb 是支持這種用法的。

只要你在當前的會話中,導入 pdb,再執行 pdb.pm(),就可以切換到熟悉的 pdb 調試界面,並在拋錯的地方打上斷點,然後你就可以任意的查看運行時的變量信息。

如果你不是想等報錯了再調試,而是一開始就想進入調試模式,可以使用 pdb.runcall() 函數

有的同學可能還會想到 pdb.run()  和 pdb.runeval() 這兩個函數,但這兩種方法,是需要提前在函數調試斷點的,這就比較麻煩了,一般情況下不推薦使用。

綜上所述, pdb 調試方法主要有六種:

  1. python -m pdb:運行 python 文件時直接進入調試模式

  2. pdb.set_trace():事先設置斷點,然後直接運行 python 文件

  3. pdb.run():事先設置斷點,然後直接運行 python 模塊

  4. pdb.runeval():事先設置斷點,然後直接運行 python 模塊(與 pdb.run 類似)

  5. pdb.pm():在 Console 模式下出錯後直接切換到調試模式,並定位到報錯位置。

  6. pdb.runcall():可以在不設置斷點的情況下,直接調試代碼片段。

其中,pdb.pm() 是本文的重點,他雖然冷門,但卻很好用,推薦給大家。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希望對你有用,如果你也有好用的調試小技巧,歡迎留言分享,互相學習。

本文由 Readfog 進行 AMP 轉碼,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Q5P037abid03H4-ypWa7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