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透!一萬字的統計學知識大梳理

來源:PMCAFF,作者:大山裏人

前言


道德經雲:”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學習知識亦是如此,一個概念衍生出兩個概念,兩個概念演化出更小的子概念,接着衍生出整個知識體系。

筆者結合自己對統計學和概率論知識的理解寫了這篇文章,有以下幾個目標。

概述


你的 “對象” 是誰?

此對象非彼 “對象”,我們學習“概率和統計學” 目的在於應用到對於 “對象” 的研究中,筆者將我們要研究的 “對象” 按照維度分爲了兩大類。

圖片

一維:就是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 “一組”,“一批”,哪怕是“一坨” 數據。這裏我們會用到統計學的知識去研究這類對象。

二維:就是研究某個 “事件”,筆者認爲事件是依託於“時間軸” 存在的,過去是否發生,現在是可能會出現幾種情況,每種情況未來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這類問題是屬於概率論的範疇。

因此,我們在做數據分析的研究前,先弄清我們研究的對象屬於哪類範疇,然後在按着這個分支檢索自己該用到的知識或方法來解決問題。

分析就像在給 “愛人” 畫肖像

從外觀的角度描述一個姑娘,一般是面容怎麼樣?身段怎麼樣?兩個維度去描述。就像畫一幅肖像畫,我們的研究 “對象” 在描述性分析中也是通過兩個維度去來描述即,“集中趨勢 --- 代表值”,“分散和程度”。

圖片

看到這幾個概念是不是就很熟悉了?筆者認爲一個描述性的分析就是從這兩個維度來說清楚你要研究的對象是什麼樣子?至於從哪些特徵開始說呢?就是常用的概念 “均值”,“方差” 之類的。下面我們進入正題,筆者將詳細闡述整個知識架構。

一. 對 “數據” 的描述性分析

圖片

數據分析中最常規的情況,比如你手上有一組,一批或者一坨數據,數據分析的過程就是通過 “描述” 從這些數據中獲取的信息,通常可以從兩個維度去描述:

1. 集中趨勢量度:爲這批數據找到它們的 “代表”

均值(μ)

圖片

均值的侷限性

均值是最常用的平均數之一,但是它的侷限性在於 “若用均值描述的數據中存在異常值的情況,會產生偏差” ;例如下面一組數據就不太適合用均值來代表

這 5 個人的年齡均值是:31.2 歲

圖片

很顯然,在這組數據中,大部分人的年齡是 10 幾歲的青少年,但是 E 的年齡是 100 歲爲異常值,用均值來描述他們的年齡是 31.2 歲,很顯然用均值作爲描述這組數據是不合適的,那麼我們該如何準確的表徵這組數據呢???

中位數

中位數,又稱中點數,中值。是按順序排列的一組數據中居於中間位置的數。

中位數的侷限

圖片

回到上一個例子,若用中位數來表徵這組數據的平均年齡,就變得更加合理,中位數 15。

那麼我們在看一下下面一組數據,中位數的表現又如何?

圖片

中位數:45

這組數據的中位數爲:45,但是中位數 45 並不能代表這組數據。

因爲這組數據分爲兩批,兩批的差異很大。那麼如何處理這類數據呢?接下來介紹第三位平均數。

衆數

衆數是樣本觀測值在頻數分佈表中頻數最多的那一組的組中值。

平均數可以表徵一批數據的典型值,但是僅憑平均數還不能給我們提供足夠的信息,平均數無法表徵一組數據的分散程度。

2. 分散性與變異性的量度

(全距,迷你距,四分位數,標準差,標準分)

全距 =max-min

全距也叫 “極差” 極差。它是一組數據中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可以用於度量數據的分散程度。

全距的侷限性

全距雖然求解方便快捷,但是它的侷限性在於 “若數據中存在異常值的情況,會產生偏差。爲了擺脫異常值帶來的干擾,比如我們看一下下面的兩組數據。只是增加了一個異常值,兩組數據的全距產生了巨大的差異。

四分位數

所有觀測值從小到大排序後四等分,處於三個分割點位置的數值就是四分位數:Q1,Q2 和 Q3。

迷你距 也叫 “四分位距”

迷你距。它是一組數據中較小四分位數與較大四分位數之差。

即:迷你距 = 上四分位數 - 下四分位數

迷你距可以反映中間 50% 的數據,如果出現了極大或極小的異常值,將會被排除在中心數據 50% 以外。因此使用迷你距可以剔除數據中異常值。

全距,四分位距,箱形圖可以表徵一組數據極大和極小值之間的差值跨度,一定程度上反應了數據的分散程度,但是卻無法精準的告訴我們,這些數值具體出現的頻率,那麼我們該如何表徵呢?

我們度量每批數據中數值的 “變異” 程度時,可以通過觀察每個數據與均值的距離來確定,各個數值與均值距離越小,變異性越小數據越集中,距離越大數據約分散,變異性越大。方差和標準差就是這麼一對兒用於表徵數據變異程度的概念。

方差

方差是度量數據分散性的一種方法,是數值與均值的距離的平方數的平均值。

圖片

標準差

標準差爲方差的開方。

圖片

通過方差和標準差我們現在可以表徵一組數據的數值的變異程度。那麼對於擁有不同均值和不同標準差的多個數據集我們如何比較呢?

標準分——表徵了距離均值的標準差的個數

圖片

標準分爲我們提供瞭解決方法,當比較均值和標準差各不相同的數據集時,我們可以把這些數值視爲來自同一個標準的數據集,然後進行比較。標準分將把每一個數據集轉化爲通用的分佈形態,進行比較。

標準分還有個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把正態分佈變爲標準正態分佈,後文會有介紹。

第一部分小結

  1. 描述一批數據,通過集中趨勢分析,找出其 “代表值” ;通過分散和變異性的描述,查看這批數據的分散程度。

  2. 集中趨勢參數:均值,中位數,衆數

  3. 分散性和變異性參數 :  全距,四分位距,方差,標準差,標準分

二、關於 “事件” 的研究分析概率論

1. 一個事件的情況

爲了讓讀者更好理解,筆者概率論中最核心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間彼此的關係繪製成了下圖,那麼接下來筆者開始 “講故事” 了。

圖片

概率分佈可以是圖象,也可以是表格。如下圖 1 和表 2 都可以算是概率分佈

圖片

圖片

期望:表徵了綜合考慮事情的各種結果和結果對應的概率後這個事情的綜合影響值。(一個事件的期望,就是代表這個事件的 “代表值”,類似於統計裏面的均值)

圖片

方差:表徵了事件不同結果之間的差異或分散程度。

圖片

2. 細說分佈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真實的生活中別說去算一個事件的期望,即使把這個事件的概率分佈能夠表述完整,每個事件對應的概率值得出來就已經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了。

因此,爲了能更快更準確的求解出事件的概率分佈,當某些事件,滿足某些特定的條件,那麼我們可以直接根據這些條件,來套用一些固定的公式,來求解這些事件的分佈,期望以及方差。

“離散型”數據和 “連續性” 數據差異

在我們展開分佈的知識之前,先補充一個預備知識,什麼是離散數據,什麼是連續數據,它們二者之間有什麼差異?

好啦,開個玩笑!!!別打我,下面分享乾貨!!!

其實上述描述並沒有錯誤,離散型和連續型數據是一對相對概念,同樣的數據既可能是離散型數據,又可能是連續型數據。判別一個數據是連續還是離散最本質的因素在於,一個數據組中數據總體的量級和數據粒度之間的差異。差異越大越趨近於連續型數據,差異越小越趨近於離散型數據。

舉個例子:

人這個單位,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就離散型數據,一個家庭可能有 3 個人,4 個人,5 個人.... 等等。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就是連續型數據,我們的國家有 14 億人口,那麼以個人爲單位在這個量級的數據羣體裏就是連續型數據。

清楚了離散型和連續型數據的差異,我們接下來一塊科普這幾種常用的特殊分佈。

離散型分佈

離散數據的概率分佈,就是離散分佈。這三類離散型的分佈,在 “0-1 事件” 中可以採用,就是一個事只有成功和失敗兩種狀態。

圖片

連續型分佈

連續型分佈本質上就是求連續的一個數據段概率分佈。

正態分佈

圖片

綠色區域的面積 --- 該區間段的概率

正態分佈概率的求法

離散型分佈  →  正態分佈 (離散分佈轉化爲正態分佈)

精彩的地方在這裏,筆者已經闡述了連續型數據和離散型數據是一對相對的概念,那麼這就意味着在某種 “邊界” 條件下,離散型分佈和連續型分佈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進而簡化概率分佈的計算。這裏筆者不在偷懶直接上皁片了(編公式快吐了!!!!)

圖片

3. 多個事件的情況:“概率樹” 和 “貝葉斯定理”

多個事件就要探討事件和事件之間的關係

例子:10 個球,我隨機抽一個,放回去還是 10 個球,第二次隨機抽, 還是 10 選 1,那麼第一次和第二次抽球的事件就是獨立的。

相關事件:如果 A 件事的結果會影響 B 事件結果的概率分佈那麼 A 和 B 互爲獨立事件。

例子:10 個球,我隨機抽一個,不放回去還是 10 個球,第二次隨機抽是 9 選 1,那麼第一次和第二次抽球的事件就是相關的。

條件概率(條件概率,概率樹,貝葉斯公式)

圖片

條件概率代表:已知 B 事件發生的條件下,A 事件發生的概率

概率樹 --- 一種描述條件概率的圖形工具。

假設有個甜品店,顧客買甜甜圈的概率是 3/4 ;不買甜甜圈直接買咖啡的概率是 1/3 ;同時買咖啡和甜甜圈概率是 9/20。

從圖中我們可以發現以下兩個信息:

  1. 顧客買不買甜甜圈可以影響喝不喝咖啡的概率,所以事件甜甜圈與事件咖啡是一組相關事件

  2. 概率樹每個層級分支的概率和都是 1

圖片

貝葉斯公式 ---- 提供了一種計算逆條件概率的方法

貝葉斯公式用於以下場景,當我們知道 A 發生的前提下 B 發生的概率,我們可以用貝葉斯公式來推算出 B 發生條件下 A 發生的概率。

圖片

第二部分小結

1.  事件,概率,概率分佈之間的關係

2.  期望,方差的意義

  1. 連續型數據和離散型數據之間的區別和聯繫

  2. 幾何分佈,二項分佈,泊松分佈,正態分佈,標準正態分佈

  3. 離散分佈和正態分佈可以轉化

  4. 多個事件之間的關係,相關事件和獨立事件,條件概率和貝葉斯公式

三、關於 “小樣本” 預測 “大總體”

現實生活中,總體的數量如果過於龐大我們無法獲取總體中每個數據的數值,進行對總體的特徵提取進而完成分析工作。那麼接下來就用到了本章節的知識。

圖片

1. 抽取樣本

2. 預測總體(點估計預測,區間估計預測)

點估計量 --- 一個總參數的點估計量就是可用於估計總體參數數值的某個函數或算式。

場景 1: 樣本無偏的情況下,已知樣本,預測總體的均值,方差。

(1) 樣本的均值 = 總體的估算均值(總體均值的點估計量)  ≈ 總體實際均值(誤差是否可接受)

圖片

(2)總體方差     估計總體方差 

圖片

場景 2:已知總體,研究抽取樣本的概率分佈

比例抽樣分佈:考慮從同一個總體中取得所有大小爲 n 的可能樣本,由這些樣本的比例形成一個分佈,這就是 “比例抽樣分佈”。樣本的比例就是隨機變量。

舉個栗子:已知所有的糖球(總體)中紅色糖球比例爲 0.25。從總體中隨機抽 n 個糖球,我們可以求用比例抽樣分佈求出這 n 個糖球中對應紅球各種可能比例的概率。

圖片

**樣本均值分佈:**考慮同一個總體中所有大小爲 n 的可能樣本,然後用這個樣本的均值形成分佈,該分佈就是 “樣本均值分佈” ,樣本的均值就是隨機變量。

圖片

**中心極限定理:**如果從一個非正態總體 X 中抽出一個樣本,且樣本極大(至少大於 30),則圖片. png 的分佈近似正態分佈。

圖片

區間估計量 --- 點估計量是利用一個樣本對總體進行估計,區間估計是利用樣本組成的一段區間對樣本進行估計。

舉個栗子:今天下午 3 點下雨;今天下午 3 點到 4 點下雨。如果我們的目的是爲了儘可能預測正確,你會使用那句話術?

如何求置信區間?(這裏筆者講一下思路,不畫圖碼公式了,讀者有興趣可以查閱一下教材)

圖片

求置信區間簡便公式(直接上皁片)

關於 C 值參數:置信水平 90% C=1.64 , 95% C=1.96 , 99% C=2.58

圖片

待補充知識一(t 分佈)

我們之前的區間預測有個前提,就是利用了中心極限定理,當樣本量足夠大的時候(通常大於 30),均值抽樣分佈近似於正態分佈。若樣本量不夠大呢?這是同樣的思路,只是樣本均值分佈將近似於另一種分佈處理更加準確,那就是 t 分佈。這裏筆者直接放張圖,不做拓展了。

圖片

待補充知識二(卡方分佈)---- 注意待補充不代表不重要,是筆者水平有限,目前還不能用簡單的語言概述其中的精髓。

卡方分佈的定義

若 n 個相互獨立的隨機變量ξ、ξ、……、ξn ,均服從標準正態分佈,則這 n 個服從標準正態分佈的隨機變量的平方和構成一新的隨機變量,其分佈規律稱爲卡方分佈。

圖片

卡方分佈的應用場景

3. 驗證結果(假設檢驗)

假設檢驗是一種方法用於驗證結果是否真實可靠。具體操作分爲六個步驟。

圖片

兩類錯誤 --- 即使我們進行了 “假設檢驗” 依然無法保證決策是百分百正確的,會出現兩類錯誤

圖片

第三部分小結:

1.  無偏抽樣

2.  點估計量預測(已知樣本預測總體,已知總體預測樣本)

  1. 區間估計量預測(求置信區間)

  2. 假設檢驗

四、相關與迴歸 (y=ax+b)

這裏介紹的相關和迴歸是關於二維雙變量的最簡單最實用的線性迴歸,非線性迴歸這裏不暫不做拓展。

**散點圖:**顯示出二變量數據的模式

**相關性:**變量之間的數學關係。

**線性相關性:**兩個變量之間呈現的直線相關關係。

**最佳擬合直線:**與數據點擬合程度最高的線。(即每個因變量的值與實際值的誤差平方和最小)

誤差平方和 SSE:

線性迴歸法:求最佳擬合直線的方法(y=ax+b),就是求參數 a 和 b

斜率 a 公式:

圖片

b 公式:

圖片

相關係數 r:表徵描述的數據與最佳擬合線偏離的距離。(r=-1 完全負相關,r=1 完全正相關,r=0 不相關)

r 公式:

圖片

結束語

筆者這裏梳理了統計與概率學最基礎的概念知識,儘量闡述清楚這些概念知識之間關聯的關係,以及應用的場景。底層概念是上層應用的基礎,當今浮躁的 “機器學習”,“神經網絡”,“AI 自適應” 這些高大上的關鍵字滿天飛。筆者認爲踏踏實實的把 “基礎” 打紮實,纔是向上發展的唯一途徑。


本文由 Readfog 進行 AMP 轉碼,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zODYwMDAzNA==&mid=2247524998&idx=1&sn=86bb73e7caa5dbee22392acd88f36c00&chksm=fad7158bcda09c9d8597106bba44a672c5b376be546cd3e5daf3e776870e09f4ffa86d8f3a7d&scene=27#wechat_re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