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 正在偷走你的 “臉 ” - 51CTO-COM

剛剛過去 3·15,又有一批無良的商家被央視曝光,但最備受消費者關注的消息應該是 “人臉信息的泄漏”。

“人臉信息泄漏”的話題早就是老生常談,但是在 “在顧客不知情的情況下,商家將顧客的臉偷走” 這樣的事聽起來不免還是讓人背後一涼。

在 3·15 曝光的視頻中,某知名衛浴品牌的全國門店均裝有人臉識別的攝像頭,在顧客進入門店的一瞬間,就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精準抓取人臉的信息。

央視的記者走訪了全國二十多家裝有人臉識別系統的商家,知名品牌如某車企、某時尚品牌門店均在其中,沒有一個商家去告知顧客,徵得顧客的同意更是無從談起。這些商家在掌握了人臉信息之後,就能洞察消費者的年齡、身份甚至情緒以及消費習慣,消費者的隱私在這些商家面前暴露無疑。

事後,該知名衛浴品牌迴應:公司已經連夜拆除了攝像頭。

但其實不只是 3.15 被爆出的案例,安裝人臉識別攝像頭、蒐集消費者的信息,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已經成爲了線下零售店的公開祕密。

這也就意味着,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我們隨時可能成爲一個 “透明人”——在不知不覺間被獲取自己的隱私信息。但是,因爲缺乏具體的法律規定,這種現象頻繁發生,甚至由此滋生了一條人臉信息倒賣的黑色產業鏈。

1. 你的人臉是如何被偷走的?

資料顯示,爲該知名衛浴品牌提供攝像頭提商家是萬某掌,據蘇州萬某掌的工作人員表示,其人臉識別別率非常高,不戴口罩的人臉識別率有 95%,戴口罩的話約 80%-85%。

在本人完全不知道的情況下,系統自動分析出顧客的性別、年齡、戴不戴眼鏡、亞洲人、心情是不是很平靜。

除了系統自動分析外,商家還可手動爲被抓拍的消費者添加信息和打標籤,例如同行、職業打假人、記者等,還可以將人加入黑名單。

據工作人員表示,這種標籤很精準的,到時候不管你到這個門店,還是到全部其他分店,大家都一目瞭然。

據萬某掌工作人員表示,使用總賬號就能看到各個企業的所有人臉數據,目前擁有的人臉數據量有上億了。

除了萬某掌外,3.15 晚會曝光的公司還有悠某客,2020 年 1 月 11 日,該公司申請了 “基於弱監督的人臉年齡自動估計方法” 發明專利。

這項發明依靠年齡段弱標籤可以自動訓練強分類具體年齡模型,該模型對一張未標註的圖片自動估計具體年齡,減少了對人工精確標記的依賴。並且該算法從弱分類年齡段到強分類具體年齡的計算非常簡單。

2020 年 12 月 7 日,該公司申請了 “一種基於人臉人形的精準客流統計系統、方法、及其裝置” 發明專利,該專利通過分析人形的軌跡及其人體姿態,判斷人員的是否進店,是否過店; 對於進店的人形進行抓拍; 通過店員的人體重識別; 去除店門口進過抓拍的人臉。

2020 年 12 月 8 日,該公司申請了 “一種人臉和口罩識別的方法” 發明專利,本發明對戴口罩時人臉的不同姿態做了細分類,提升了判斷準確率,與不做細分類的判斷比較,96% 提升到了 99%。本發明提供一種自動從正常的人臉生成戴口罩人臉的算法,大大節省了額外收集戴口罩數據並標註的精力和資源。訓練好的 MTCNN 對戴口罩的人臉同樣有 98% 的檢出率。

2. 你的人臉信息被用在何處?

在數字經濟時代裏,對於商家來說,數據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商家的錢、預算怎麼分配,在曝光層面如何推動用戶去選擇產品,還有最終的臨門一腳——怎麼讓用戶購買。整個路徑的預算和分配,通過數據可以做出更好的決策。而 “AI 則是很好的抓手”。

在人臉識別技術不斷成熟的當下,人臉識別不僅能夠識別一些生物的特徵,比如男女的性別、年齡等,甚至能通過人臉自動生成編號,對用戶的行爲進行評級。

有了這些豐富的信息,商家就能夠識別顧客是貴賓、老顧客還是新顧客,甚至預測出消費者的消費行爲,從而進行精準營銷。嚐到了甜頭的商家開始把人臉識別作爲精準營銷的常用手段,越來越多的場景在當事人沒有感知的情況下,悄無聲息獲取人臉信息,成了商家 “熟客識別”、營銷定位的主要數據來源。

不止是商場線下門店,不少地區上線了人臉識別廣告屏,這些廣告屏通常設置在電梯間旁,路過電梯間的人們會被攝像頭捕捉人臉信息。除此之外,還有些房地產售樓部都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通過對客戶進行人臉比對,防止 “飛單”。

除了精準營銷外,許多不法分子還會將非法盜取的人臉信息與他人身份信息想匹配用於盜取網絡社交平臺賬號或竊取金融賬戶內財產,如果人臉信息和行蹤信息想匹配,可能會被不法分子用於精準詐騙、敲詐勒索等違法犯罪活動。

3. 拿什麼保護你我的 “臉”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人臉識別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多,給人們帶來了無窮的便利不假,但是識別技術的良莠不齊也造成了信息泄漏的風險。對此,監管部門和行業組織應有所作爲,制定人臉識別的技術標準。比如,規定識別程序達到一定數量的特徵點才允許上市,防止簡單的識別軟件濫竽充數。

除了人臉識別技術的加強,做好面部信息的儲存與管理,也是防止 “盜臉” 的關鍵一步。如果說過去面部照片主要涉及所有者的肖像與隱私,那麼現在面部照片幾乎是一個萬能鑰匙,通過它可以開啓門禁、打開銀行賬號等。泄露面部照片,就跟泄露密碼一樣危險。

在社交網絡時代,人們應該對自己面部信息被濫用缺乏應有的警惕。像媒體調查發現的人臉照片交易,違法犯罪人員要獲得人臉照片並不需要太高明的手段,只要掌握簡單爬蟲抓取技術,就可以在社交網站上獲取大量照片,而這些照片幾乎都是用戶自願在公開平臺上發佈的。如果再稍微分析一下數據,照片就可以跟本人身份和各項信息對應起來,從而加劇信息泄露的隱患。

當然,要求所有人都不上傳發布自己的照片並不現實。因此,在阻止公開化的人臉照片交易的同時,更要規範人臉識別的應用場景。人臉識別固然方便,省去了以前輸密碼的麻煩,但任何應用都應當實現方便和安全之間的平衡。如果一味追求方便,就好比家裏不鎖門,方便是方便了,但基本的安全防範也付之闕如。對於互聯網平臺而言,要尊重用戶的選擇權利,允許用戶通過其他方式登錄,而不是一味推薦新潮的人臉識別。

在前不久閉幕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得到首次審議,這意味着個人信息保護即將有專門性統一立法。梳理這部法律的條文,能發現很多公衆關切的問題都得到積極迴應。期待該法出臺以後,包括面部信息在內的個人信息監管水平進一步上升,其使用條件與場景也得到充分約束。惟其如此,人們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意識才能不斷加強,而那些違法犯罪者也將受到有力的制裁。

本文由 Readfog 進行 AMP 轉碼,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來源https://ai.51cto.com/art/202103/650509.htm